小学生作文中造假现象的解析

2017-06-10 16:48:20 小学生作文造假现象解析

  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频道小编分享小学生作文中造假现象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的学生,作文到底在写些什么?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加以留心,都会感慨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何其相似,形式趋同,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虚情假意,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具有广泛性。记得有一年的浙江高考,语文作文是要求写如何战胜困难,在逆境中奋发的。结果,考生们为了表示自己如何追求坚韧,如何战胜脆弱,编造了许多生活的“坎坷”。阅卷过程中发现,大量的考生不是写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亡故,就是写自己手脚残疾,如何克服困难。据报道,有一刀30份的试卷中,竟有6篇作文写的是高考前父母双亡!至于将好好在一块儿生活的父母写成离异的就更多了。后来媒体上对高考作文中的虚假现象议论纷纷,有文章在惊问:我们这一年的考生,绝大多数是不幸的??其实,这是考生为了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肆意渲染,胡编乱造莫须有的困难来感动阅卷老师。

  当然,不能否认,大部分考生作文的态度是认真、老实的,一些优秀的考生还写出了真实感人的好文章,但一定数量的考生极尽编造之功,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在高考这道最后的检验关口上,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学生选择虚假的题材来作文?

  细想,高考作文中出现虚假现象并不奇怪,一是因为高考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二是因为它由来已久,在一定数量的小学生作文中就早已有之,它在一定程度上顽固地存在着,它不仅影响着小学阶段作文,而且影响到学生成长的其它方面和人生的其它阶段。

  高考作文中出现虚假现象的源头在小学。概括说来,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无中生有。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会冠以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无中生有地成为文中的知交或亲友;面对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本来毫无感觉,却也可以写得思绪翻腾,感慨万千。

  二、欲扬先抑。有的学生特别善于制造情感的波澜和起伏,为了写自己的快乐,可以先编自己如何苦恼;为了写自己的轻松可以先编自己如何沉重;为了写自己对父母的爱心,可以把本来很懂事的自己写得如何不懂事;为了写自己对集体的关心,可以把自己的从前写得冷漠、自私;或者恰好相反,自己的心灵本来就是不够善、不够真、不够美的,却把自己打扮得让人感动和敬佩,以为这就是真情。

  三、拔高立意。写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本来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想法,这件事的意义也是具体而有限的,但在作文言语中,无论这个人做好事的动机还是意义,都被拔高到了偏离实际、明显失真的程度。即便是写景,有的小学生也能从自然风光中“悟”出微言大义,并想方设法将其上升至一定的高度。

  四、套话连篇。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五、牵强联想。联想和想像都需要一种联系,需要一种特定的情境,更需要发自内心。无论思想驰骋到多远,都要合情合理。然而,有些小学生的联想牵强附会,引发的联想缺少触动其产生的情境。虽然想的很多,但读起来既不合理,又不合情;既不自然,更不真实。

  六、言过其实。为了突出某种东西的价值,过于夸大它的作用。比如,为了说明一个台灯、一个文具盒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为了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不惜违背事实,夸张地说它们是怎样使自己低落的情绪得以改变,怎样使自己下降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怎样使一筹莫展的自己露出开心笑颜……缺少夸张得以存在的条件。

  七、照搬照抄。有的小学生直接从作文选上抄袭,有的大段照搬,有的全文拿来。考试时背诵几篇作文,压对了题,正中下怀;压不对题,也能混个合格级。

  八、掐头换面。有的学生,死记住几篇作文,作为“万能钥匙”,不管什么作文题目,都把文章的主干部分用上,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和题目简单照应一下,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以上八种现象,虽然不能囊括小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全部,但它们也足以说明虚假在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严重程度,足以提醒我们不权对小学生的作文,而且对小学生的作人都要给予迫切的关注。仅在作文方面,它们给学生至少带来以下几种后果:

  第一、作文内容的雷同化。拿到一个题目,不假思索的就把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搬上去,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写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创造性与个性完全丧失。爷爷在五十年代写帮老大爷推车的好人好事,孙子在今天还是写帮老大爷推车。真实是创造性与个性的源泉,真实的外部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总是鲜活多变而与众不同的,它激发一个人不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感受,获得新认识。表现在作文上,就会有新颖的构思、独特的思想、别致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而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是对真实的一种反叛,因而必将遏制小学生作文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都不说自己想说的话,都不知怎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都深深地掩藏起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而尽力展示那个与大家一样的自己,其结果只能是装腔作势、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第二、作文形式的模式化。虚假不仅导致了内容上的趋同,也导致了形式上的雷同。开头点题,中间记叙,结尾点明中心,就像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产品。大家都放弃了自我,放弃了创造,都按照同样的或类似的思路去构思、作文,用同样的话去表达,必然会使我们看到那一篇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出一人之手的作文。

  第三,思维能力培养的缺损。惰性促使小学生在作文中制造虚假,用现成的别人的思路去想问题,用想当然的、无须观察与思考得来的材料充塞作文,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这是多么省时省力的一件事!不用动脑、动眼、动口、动笔,怎么省事怎么来。学生对鲜活的现实世界缺少了真实的观察和思考,晚上写日记,咬着笔头就是想不出今天有什么可资写作的素材。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思维的钝化,写作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

  第四,写作能力培养的低下。懒惰的手段是造假,懒惰的结果也是造假,造假惯了就更懒。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基本功和写作基本功的薄弱。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个高中生乃至大学生毕业了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仍然说不出一段观点鲜明、言之有物的话时,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五、言为心声的丧失。学生作文的长期虚假,说假话可以在写作中获得认同,必然对学生的表情达意、为人处世带来很大的弊端,学生不习惯心口合一、言为心声了。如果作文中的虚假部分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有力地较正,反而得到了某种默许、纵容甚至肯定和鼓励,那么,思想意识和写作意识都处在形成期的小学生慢慢就会弄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就会以假当真,将真作作假。发现不了真实,自然也表达不了真实;虚假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掉,对以后的作文、作人都会产生严重的侵害。只有不断剔除虚假伪饰的成分,才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一种说真话、写真情的健康的思维和写作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低、中年级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更有丰富而独特的想像力,更会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年级越高,越不会或不愿说自己想要说的话。小学生作文中虚假成分的多少与年级的高低成正比。是语文教学出了毛病,还是学生自身发展出现了退化?不能简单的一言以蔽之。小学生作文中虚假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可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原因。现在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之风,媒体中的官话套话,大人们的世故、乖巧、做戏都在对学生进行着身教,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训练”着模仿力和接受力极强的小学生。学生们目睹了作假的许多现实好处,接受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铭志”的熏陶,难免会找到自己的作假空间。

  第二,考试原因。考试是个指挥棒,作文考试的标准比教学大纲中作文教学的标准对学生更有指挥作用。考什么是写什么,用什么话写出的作文能得高分,能讨老师喜欢写什么,这些学生已经烂熟于胸。至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了。其实,考场作文也从未以假大空来要求学生,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从来就是一篇佳作的起码条件。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考试作文的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曲解,似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大话、官话就得不了高分;不经过拼凑编造,自己的生活就没有作文的素材。一些教师评卷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给说假话的作文大开绿灯。结果,作文训练的过程不是使学生获得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能力的过程,而是如何应试的过程,学作文与考作文这两个本来互相联系、互为促进的步骤被分割和对立起来了,或者说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被联系起来了。

  第三,教师原因。教师的作文教学导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定势。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确实有要吸取的教训。

  1、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文章内容的“有意义”,过分强调文章的目的性、训练的目标性,而对作文的自然性、随意性重视不够。在教师限定的内容、甚至写法范围内,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不能随心所欲地说,只好胡编乱造,说些套话、官话、假话。

  2、对“写实”的意义认识不够。写实的训练程度不够,也是造成作文中虚假现象存在的原因。写实,包括写客观世界之真实和写主观世界之真实。小学阶段,写实训练更应占作文训练的主流,作为一种写作基本功,它决定着以后各种文体的写作,只有写实训练扎实了,初、高中乃至成人以后的写作才有后劲。

  3、教师的民主观念不强,过分强调“服从”,不给童言无忌以机会也是学生作文中易说假话的原因。4、作文评价的导向。也许每个学生都有类似体会,自己编一个感人故事交给老师会得高分,写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事,道出自己的体会的作文反而得不到好分数。

  第四,学生原因。

  1、学生认识上的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导致作文中虚假现象的产生。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判断能力和认识能力都处于幼稚阶段,把真的当成假的,把假的当做真的,都是可能的。但教师有责任给予引导和匡正,不能听任其往假的方向越走越远。

  2、有意讨老师喜欢的心理也是学生作文中不说真话的原因。年龄越大,越会看大人的眼色,越会揣摩大人的心理,也就越会按照老师的喜好去说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的虚假现象多于低年级的缘由。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孩子在大人面前会不自觉地有一种禁忌,限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而换上一种他们认为大人所喜欢的表达方式。”他们从来自教师和成绩的教训中深深懂得,作文独出心裁,无异于自讨苦吃。

  3、学生日常生活单调,生活感受贫乏,也使他们在作文中不得不作假。但仅仅这么说,还不够准确、全面。其实,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值得写的、有趣的、感人的、美的和有波折的事物,但我们的学生却缺少发现,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不懂得朴素、平淡、琐细的生活也有很多“意义”和写作的价值在里面,所以总去寻找大主题、大素材,这当然不好找,只好编些来应付。

  第五,写作技巧原因。技巧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过分追求技巧,卖弄形式的完美,华而不实,但好的内容只有通过恰当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掌握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前面提到的“牵强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对写作技巧运用不熟造成的。

  鲁迅先生曾经呐喊:“救救孩子!”今天,改变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有类似的意味了。改变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工程,但也是一个具体而实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需要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但从操作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注意:

  一是把真情实感的表达作为作文内容上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标来追求,有没有真情实感应该是评价一篇作文好坏的首要标准。

  二是给真情实感的表达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敢于创造、想象,乐于说真话、写真情。

  三是加强表达技巧的训练,包括语言的使用,结构的安排、体裁的选择,都要结合内容做细致的、有分寸的训练。要让学生懂得真情实感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技巧对表达真情的意义。

  小学生作文的虚假现象不是普遍的,但也不是个别的,我们必须正视它、重视它。一句话,我们教师应该极力创导让孩子用童真童趣写他们的童年生活,有没有真情实感应该是评价一篇作文好坏的首要标准。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小学生作文批改评语

作文批改评语

小学生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评语

关于夏天的诗句小学生的

小学生夏天的诗句

小学生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励志座右铭

小学生感恩母亲的句子

感恩母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