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社会物质性的理解。
【解析】A项:自然历史过程即表明是一种客观实在的过程;B项:生产方式即物质实践方式;C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矛盾;D项更是明显具有物质性。
15.【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王阳明心物思想的理解。
【解析】B项比较好理解。王阳明把感觉等同于客观实体的存在,感觉与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同一并不表示等同,而是有差别的(对立)统一,故C不选;D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拓展】考生要注意辨析同一与等同的不同哲学含义。
16.【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含义。
【解析】ABC三项比较好理解;D项: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也归于物质范畴,创造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历史观与自然观的统一。
【拓展】考生不应只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限定在列宁的那一句话定义上,而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包括后来对物质的叙述上来把握。
17.【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对运动的关系。
【解析】A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8.【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静止的意义。
【解析】A项: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C项:静止是事物分化的条件,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从而也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19.【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解析】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D两项不属于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拓展】从运动的绝对性方面去把握运动对物质的关系。
20.【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认识。
【解析】A项:动与静“皆本物理之固然”;B项:“静者静动,非不动也”;C项:“动、静皆动也”;D项:“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1.【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意识本质论述的理解。
【解析】C项:“移入人脑”指的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D项:“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即表明意识同物质有同一性。
三、分析题
22【答案要点】
(1)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2分〕也就是说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1分〕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不等于没有相对静止。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态。〔3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2分〕
(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根本不了解相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即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1分〕
23【答案要点】
(1)这是恩格斯关于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关系的科学论断。〔1分〕
(2)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式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分〕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2分〕这种客观实在性,是在人们头脑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是物质的惟一特性。〔1分〕同时,哲学上的一般物质,又不能单独存在,这只能存在于各种具体事物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存在特殊之中,共性与个性相联系而存在。〔2分〕
(3)此命题科学地阐述和规定了世界本原物质范畴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世界真正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分〕
24【答案要点】
(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分〕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1分〕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1分〕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1分〕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1分〕
(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1分〕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1分〕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1分〕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1分〕
考研网推荐链接:
考研英语真题 | 考研数学真题 | 政治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
英语一真题 | 英语二真题 | 数学一真题 | 数学二真题 | 数学三真题 | 数农真题 | ||
考研英语答案 | 考研数学答案 | 政治答案 | 专业课答案 | ||||
英语一答案 | 英语二答案 | 数学一答案 | 数学二答案 | 数学三答案 | 数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