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库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以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有一种天能“赏善”而“罚恶”的观念和信仰,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长期流行于民间,如同敬鬼神的传统一样。但这不是对某一具体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对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间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举一动天神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说,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坏事,作善行而不作恶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会行赏;人如果作了坏事,天会惩罚。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不能穷尽,永远不能达到“终结”真理的一天。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除了认识关系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关系。因此,对于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能仅从认识时去考虑,,即不能只是如何认识而制服之,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去对待,要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的价值意义上去考虑。这样,人类不仅能够完成德性,“参赞化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从某些异常现象中进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终不忘对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则,很可能受到“惩罚”。
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坚持以德为先,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9月6日《人民日报》)
古往今来的执政者都十分强调敬畏之心。例如,康熙皇帝有一次对大臣们说:“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错。”(张梫《康熙政要》卷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既是人民的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需要。
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说,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你要保持自己的操守,避免少犯和不犯错误,那就必须严于自律,有一种敬畏之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除了要敬畏历史,敬畏人生,还务必做到敬畏百姓,敬畏权力,敬畏法律——
要敬畏百姓。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在他看来,“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老百姓拥护支持你,国家就能安定昌盛;老百姓责怪背弃你,那国家就很危险,就要灭亡了。”周成王向尹逸请教对待百姓应注意什么时,尹逸回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向》卷第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伟力蕴藏于民众之中。领导干部如果无视和背离民众,不关心民瘼,必定会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翻船落水。
要敬畏权力。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营私牟利,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权力的本身虽可称道,可当它高踞宝座的时候,已经伏下它的葬身基础了。”(《克里奥兰纳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勤政为民的工具,而不是用来耀武扬威、争名夺利的手段。官到无权(指私权)乃是正。倘滥用权力,不仅会导致腐败,而且也会葬身自己。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敬畏权力,坚持为人民掌好、用好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敬畏法律。韩非子说:“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法者,天下之公器,是制约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国无法则不立。清代诗人杨如谷就曾致信勉励当县令的好朋友孙超恒:“法令奸胥畏,心清案牍稀”。不以私害法则治。可见,崇尚敬畏法律,秉公执法,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对自身的进步,意义非同一般。有道是:“畏法度者最快活”。领导干部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依法行政,自由生活。倘若凌驾于法律之上,视法律为儿戏,乃至知法犯法,为所欲为,那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人生的自由。
敬畏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理素质。一个人的敬畏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注重自身涵养的必然产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百姓、权力、法律等有没有敬畏之心,关系到有没有党性原则的大问题。大凡有敬畏之心的领导者,一般都能自知之明,自我加压,自觉摆正个人与百姓、个人与权力、个人与法律的关系,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那些势利小人,那些党内的腐败分子才与此相反,以至刚愎自用,忘乎所以,胆大包天,最终跌得头破血流。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
最近,笔者所在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对自己岗位的权力有一种敬畏之心,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
的确,“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权不敛,以权谋私,就多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许多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能否以法治权、依法办事,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既要敢于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又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随时纠正行使权力中的不敛不公之处。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把手”,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论和反应,真诚善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确保“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不但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子,当好人民的公仆,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而且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广纳群言,集中民智,科学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公共权力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要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
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品质的缺失,是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增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面对学生实际,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的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