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爱德(1873—1931)
康爱德——冲破命运的咒语
康爱德曾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18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由于家中已经有了五个女孩,她被父母送给邻家做童养媳。不料,邻家请了算命先生给她算命,算出的结果是,这个女孩子命犯天狗,婚姻不利,邻家遂不敢接受她。正当家人无计可施之时,一位给西方传教士做中文教师的乡邻建议康爱德的父母,将她送给他所教的那位女传教士收养。就这样,美国传教士霍格女士收养了当时仅两个月大的女婴,并为她取了个英文名字IdaKahn。从此,小康爱德在霍格女士与她的同事吴格矩女士的身边一天天长大,走上了一条迥异于中国平民女子的人生道路。
9岁时,小康爱德跟随霍格女士赴旧金山,在那里学会了英语。后来她又回到中国,跟着吴格矩女士在重庆生活了两年。1886年,重庆发生了反教运动,教会大院被夷为平地,传教士们躲往总督衙门,康爱德在一个木匠家躲藏了两个月,后来她们找机会逃出了重庆。当时正值春天冰雪融化,三峡江水很急,13岁的小康爱德坐着一条小船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她的人生又一次化险为夷。
1892年,吴格矩女士带了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同到美国,这两个女孩便是康爱德和她在九江教会女塾念书时的同学石美玉。她俩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在学校,她们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毕业仪式上,两个女孩穿着中国旗袍登台领取毕业证书,康爱德的旗袍是蓝色的,石美玉的是粉红色,人们为她们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校长当众称赞她们:“无谓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若此女士者,与吾美之女作比例,愧无地矣!”
1896年,康爱德和石美玉学成回国,在九江码头上岸时,她们受到热烈欢迎,一路上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都想看看这两位留洋归来的年轻女医生。三天后,她们应当地医院的要求做了几台手术,手术十分成功,一时间声名鹊起。到她们行医的第二年末为止,她们共接诊治疗5491名病人,她们将所有收入移交给教会财政部门,并用四年的行医来补偿在美国上学的费用。
当时,张之洞曾写信给吴格矩,恳请派康爱德和石美玉去上海执教他正在创办的医学师范学校,但她俩最终没有接受邀请,因为她们觉得留在九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次,南昌巡抚派船到九江,请求派一位医生去为他的夫人看病,康爱德立即出发,将患者带回九江悉心照料。巡抚夫人康复后,广为宣传这两位女医生,康爱德借此机会到南昌设立医院,并逐步扩展规模,仅1907年一年就收诊病人8000多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和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医院还收治了大量受伤难民。
1896年,梁启超曾在《时务报》上发文,极力赞颂康爱德的成就,孰料还由此引出了一条花边新闻:《老残游记》作者刘鹗读到梁启超生花妙笔下的“江西康女士”,不禁为之神往,并且从《申报》的报道中得知她“尚待字闺中”,于是托罗振玉函告汪康年及梁启超,请他们“为作冰上人”,想要和她结为连理。
1899年,作为当时知名度很高的女知识分子,康爱德代表中国出席了世界妇女协会会议。
1907年后,34岁的康爱德再次负笈海外,先后在美国的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在英国的热带病院深造医学。四年后回南昌继续从事医务工作,直至193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