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说课稿

2014-08-01 15:04:50 说课稿物理说课稿

  篇四 《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 。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要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地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质量与体积关系;2)领会比值定义法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激发探究热情,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这是大纲上的明文要求的,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本节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可以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对初中生来说是个较高要求,而且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今后要经常用到。因而密度概念的建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符合实际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这一教学方法包括了实验法、对比法、分析法、推理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法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好的教法,都必须能够培养好的学法。

  由于物理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符合这些特点。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所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实验激发出兴趣与求知欲后再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实验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为:重视观察实验、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共分五个环节。

  1、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先让学生分辨水、酒精、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让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颜色、气味等物质特性来鉴别物质,再拿出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两把勺子让学生辨认,哪把是不锈钢的,哪把是铝合金的。由同学们说出的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利用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的方法来区别的。随后问道:这种方法又是利用了物质什么特性呢?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我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物质的这个特性——密度。这样就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引入新课。

  2、学生实验,获取有效数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密度概念建立的基础。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并发给每小组相应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可以节省时间,二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性。三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学的探究态度。

  学生实验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鼓励引导及评价。

  3、寻找规律,引出密度概念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经过讨论、综合分析各小组测量结果后得出的结论。请看屏幕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由此得出物质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个物质特性通俗地说就是物质分布的密集程度。如实验中比值大的铁物质分布密集些,而比值小的松木物质分布稀疏些。这就像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拥挤些,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分散些。因此我们把物质的这一特性称为密度。

  4、举例分析,加深理解概念

  引导学生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定义式、两个常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并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密度公式:(1)弄清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记住公式及其推导公式和应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要一致。(2)明确公式中三个物理量的关系。(3)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应由物质的种类决定,而与质量、体积无关。这时可让学生回忆有关电阻的大小知识加以类比来理解。

  然后通过屏幕上的两道例题加以强化。并由例2促使学生翻书查密度表,进而要求他们查出水、煤油、酒精、水银、铁、空气等密度值。要求会读、会说其物理意义,并归纳出一些规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就像姓名是一个人的特征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姓名来区分不同的人,但也有不同的人有同样的姓名的,这时就要通过人的其他特征来分辨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密度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

  5、当堂训练

  应用多媒体陆续展示各题,请看屏幕。采用抢答的形式,分组竞赛,答对的加十分,答错的扣十分。最后加以评价。肯定成绩,指明努力方向,体现激励机制。

  四、展示板书

  五、说课综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完成本节课基本目标的同时,也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分析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

  4)通过查密度表,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5)恰当应用类比,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能活跃课堂气氛。

  篇五 《电功》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我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微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书中的实验可见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通过电动机做功,利用电灯发光来增加感性认识,利用投影电流表和电压表来增加可见度,并采用先猜想再实验

  最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即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还通过微机动态显示研究电路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最后介绍一度电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渗透节能意识。

  为了巩固电功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题的训练(练习题另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三、 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 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 。

   推荐阅读:说课稿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物理教师听课评语

听课评语

怎样提高物理成绩 提高物理的方法成绩有哪些

提高物理成绩

网课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网课的好处和坏处

物理月考总结500字

物理月考总结

物理学习方法是什么 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