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高三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7一12题。(20分)

  一

  ⑴我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

  ⑵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

  ⑶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

  ⑷“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

  ⑸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

  ⑹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

  二

  ⑺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

  ⑻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

  ⑼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

  ⑽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

  ⑾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

  三

  ⑿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

  ⒀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⒁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

  ⒂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

  ⒃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

  四

  ⒄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

  ⒅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

  ⒆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

  7、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8、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段落 一 二 三 四

  小标题 游戏 魔术师 呼喊与默念

  9、对第⑽段的描写加以赏析。(3分)

  10、下列对第⒀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在语义上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

  B、“不显眼的地方”与“迷人的风景”构成对比,表现阳光的魔力。

  C、“即便……也会……”、“就连……也变得……”理性语言聚焦一草一石的生动变化。

  D、两处省略号引发联想,前者强调“不显眼”处多,后者突出“石头”变化的丰富。

  11、从行文思路的角度,对全文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3分)

  12、概括“阳光”的意蕴,并分析写作意图。(4分)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⑵ ,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⑶余嘉其能行古道, 。 (韩愈《师说》)

  ⑷ ,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⑸)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

  ⑺ ,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

  ⑻ ,得养人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4.本诗的题材是 。(1分)

  15.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 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16.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一21题。(17分)

  ①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从事。建武二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

  ②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 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苟背恩德。”

  ③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楇①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死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④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持尸归敛。光武闻而怜之,命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为冢地,赙谷千斛、缣五百匹,除三子为郎中。长子寿,服竟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选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楇:击。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分当效死( ) ⑵苟背恩德(    )

  ⑶此义士死节( ) ⑷服竟为邹平侯相(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2分)

  A.历访英俊大人 B.问以策谋 C.仕州从事 D.苟背恩德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20.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3分)

  21.作者把温序放在“独行列传”里,从上文中概括这一归类的原因。(3分)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高三语文怎么学

​高三语文备考计划应该怎么安排

​高三语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