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兴趣=喜欢
本市某高校张某某同学根据兴趣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可是进入大学不久就想换数学专业,因为她对计算机专业已经没兴趣了。原来,小张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是缘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对数学专业产生兴趣是由于中学时她很喜欢数学老师,于是就喜欢数学。可能力倾向测试显示她的数学能力弱,语言能力却很强。她自己也承认,虽然中学喜欢数学,但成绩一般,而口才非常好,在外面一公司兼职任销售经理。因此,兴趣是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不应该是唯一因素。考生填报志愿时兼顾自身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便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拥有幸福的人生。此外,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身体素质,以及对大学分类、专业设置等问题全面熟悉之后,才能选择到最合适的专业。因为真正的竞争力往往是这名学生的综合能力。
误区四:高校排名=实力
社会上有很多根据教授人数、院士人数、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仪器设备、图书等,按照同一种标准评分的高校排名,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但不尽科学和完善。笔者认为这些排名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对了解全国高校的基本情况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相信“高校排名”,关键是要看高校的特色和亮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每个高职院校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说不上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
此外,报考院校时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学校的历史及目前的隶属关系、学校的特点、生源结构等。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温州市中心,特色鲜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拥有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丰富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城市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互动,大大促进大学生实现社会化过程中的城市文明辐射和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