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将善良和期望写在给儿子的诗里:
儿子,与你相比我越来越矮了/所以你就要看到我看不到的风景/我不要求你描绘给我听/但你要把足迹留在某一个晨曦/听见风,理解风/听到雨,怜悯雨/由此悲悯这个世界和一个残疾的母亲
下午3点,雨已经停了,我陪余秀华在院子捡拾母鸡刚下的蛋。我问她以后的打算,余秀华有自己的智慧:“这么一阵风很快就吹过去了。等停下来,我还得继续过从前的日子,我的生活是写诗,但写诗不能解决生活问题。”
余秀华不是悲情诗人,尽管她的诗里写尽悲伤,但更多的是泥土的清香,是爱情的浪漫,是张扬的希望。她将疼痛熬成诗歌,敷在无爱的婚姻伤口上,倔强地开出花来……
(选自《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5年3期)
(三)余秀华:摇摇晃晃的诗人
一夜之间,余秀华的诗刷爆了社交媒体,这个从小脑瘫的湖北农妇也一下子爆红了。面对全国各地的记者,她努力吐字清楚,但无力控制抽搐的面部肌肉。当她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埂上割草喂兔时,照相机、摄像机追逐着她。
去年一天的午后,《诗刊》编辑刘年昏昏欲睡,他打开余秀华的博客,一下子被刺激得睡意全无,一直忙到晚上六点半才离开办公室。“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随后,刘年在《诗刊》2014年9月下半月刊“双子星座”栏目重点推出余秀华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及随笔《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刘年还特意为她的诗写了稿签:“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让人对上天和女人,肃然起敬。”
诗刊社又将她的诗歌及随笔发布到微信公号上,为她和其他几个诗人举办“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五人诗歌朗诵会。余秀华的诗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2015年1月13日,旅美作家沈睿在微信公号“民谣与诗”上发布文章《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并称她为“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美国现代诗歌代表人物,又译艾米莉·狄金森)”。自此,余秀华的诗彻底引爆了社交媒体。
“脑瘫诗人”、“农民诗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这些标签都加诸她身上,并不公允,反而成为人们了解余秀华到底是谁的阻碍。她的智商不仅不低,还很高,她是省象棋队队员。“我不知道艾米丽·迪肯森。”她坦言自己读书不多,外国诗歌看不下去。她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她写自己的经历,有时候就是自己一刹那的感觉。所以有网友评论说“是生生从土里拔出来的句子,新鲜得掉渣”。
同时,也有人认为这股热潮是在消费底层经验,比如出版人、诗人沈浩波认为余秀华是将苦难煲成了鸡汤,没有艺术高度。
余秀华不理会这些争议。对于她来说,诗歌是一种需要。当她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她选择了诗歌。因为她是脑瘫,写一个字都非常吃力,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写诗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那时候的分行文字还不能叫做诗歌,它们只是让她感觉喜欢,当那些扭扭曲曲的文字写满一整本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快乐。她把一个日记本给老师看时,老师留言:“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这让她非常感动,“一个人能被人称赞可爱就够了”。
对于自己的命运,余秀华是不甘心的,也做不到逆来顺受。她渴望爱与被爱,渴望去往远方,但她所有的抗争都落空了。残障的身体、不幸福的婚姻……2012年7月,她曾独自去浙江温州打工,但不到一个月就被父亲叫回来了。她手慢,打不了工。
“人本身就是命运体,想好好不了。我觉得我这个残疾就是命。”39岁的她自称“人老珠黄万事休”,“我的痛和苦都是因为对人生过于热爱”。
唯有在诗歌里,她可以让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肆意流淌,该说爱说爱,该骂人骂人,这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有时候,她像少女一样天真可爱,但又有着决绝的自尊,呈现出一股凌厉之势。更为难得的是,寂寞之中的她常常有一些浑然天成的句子。
这些年,她写了两千多首诗,有如今被人津津乐道的,也有流水账。但这对她来说都无所谓,诗歌不过是她摇摇晃晃地在人间走动时的一根拐杖。
有人问她的理想是什么。她说:“好好过日子,好好写诗歌。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1月16日深夜,她一边和记者聊着微信,一边写了一首诗:“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选自《看天下》2015年3期)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