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真正接触了恋爱之后,许多人的想法都改变了。
“下一次谈恋爱,我一定不会再那么稀里糊涂的。我要先立业,要用自己的能力让喜欢的人幸福。”有过一次失恋经历的Simon说,爱情的意义不只是排遣寂寞,它还包含了承诺和责任,而承诺和责任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它们必须以物质为基础。
“等到毕业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遇到这样单纯美好的爱情。”小静感叹。此时此刻,她和小良还无需面对种种现实压力,交流、思念、体谅、扶持……他们为恋爱投入的“精神成本”远大于“物质成本”。小静担心,终有一天他们会无奈地忘记如今视如生命般珍贵的东西,转而去计较柴米油盐的一分一厘。
校园情侣 为什么不敢谈论未来
“我们的父辈奉行毛主席的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少有恋爱了就必须结婚的想法。其实,连父母都不一定认同以前的观念了,他们不会这样要求我们。”傅小谷认为,自由恋爱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这一代对爱情的态度变得轻率了。
傅小谷正在读研究生,他在大学校园里呆了六年,谈过好几个女朋友,却甚少考虑结婚问题。在恋爱消费上,傅小谷始终坚持男方付账,吃饭、看电影、买礼物、旅游等加起来,一年要花费一万多,因而至今是“月光族”。直到临近研究生毕业,他才考虑起成家的规划来。现在,傅小谷花起钱来不像过去“及时行乐”那般潇洒了,他学着父母那样记账,同时开始尝试省钱——他本科时有“书痴”之称,买起书来成箱论,现在却习惯了借书和看电子书。
尽管如此,傅小谷仍然觉得以“月光”的现状,自己很难对目前这份爱情的未来做出具体的规划和承诺。他会留意目前的高薪行业,会与女友讨论未来职业的选择,“但从现阶段来看,都是纸上谈兵。”
相比无忧无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爱情更为沉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步入谈婚论嫁年龄,但尚无独立的能力,既无心挥霍青春,也无力承诺未来。傅小谷以自己的同学为例,除了家境比较殷实的,其他单身者都没有找女朋友的打算。“许多人都不是应届生,有些是工作了两年才考来上海的。毕业后,他们先要考虑留沪,之后要考虑工作,再然后要考虑买房立足,最后才轮到感情。”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句话如今已然红遍大学校园,上一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几乎绝迹。有调查显示,大学情侣的分手率达到81.7%,而且分手多半发生在毕业前后,现实的变数让许多人放弃了爱情。
尽管上一辈在结婚时更加一贫如洗,但正如小莫所说:“压垮爱情的,除了现实,还有观念。现在的爱情与许多东西挂上了钩,因而不会再如父母那样,相依相伴就安乐满足。”
随着和小良交往的深入,小静越来越理解父母几条忠告的深意所在。她见过自己的同学因花心的“富二代”伤心欲绝,也见过分手后的男方列出支出明细,向前女友索回财物。尽管这种情况是少数,但小静觉得用父母教导的方式去恋爱,让她坦荡心安,也赢得了小良的敬重。尽管前路不明,她也坚信“即使分开,他依然会怀念这段感情”。(本文人物均为化名)(张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