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
工科套磁太重要了。
除了ASU,我其他的offer基本都是套磁套来的。另外MSE@U of Michigan, MSE@UMN ECE@Yale我也有比较好的陶瓷,但MSE@UMN,ECE@Yale的申请难度实在太大了,MSE@U of Michigan在wl,我也不想去那儿了。
ECE@ HKU的老板特别nice,我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之后他也一直给我把offer留着,我拿到U of T以后在第一时刻给老板写了感谢信并且表示遗憾。感觉想申请香港的话,不陶瓷很难有戏。我也申了港科大的电子工程系,没有套磁,申了就没人理过我。其实HKU和HKUST的学术水平相当不错,劣势在于香港没有产业,如果想毕业后在公司找工作,可能还不如北大清华的研究生。
ECE@U of Cincinnati, MS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Chem@CMU 都是陶瓷套来的,尤其值得说的是CMU的化学,联系的老板一直给我说 you have a terrific background,非常希望我能去她那儿,并且说我的背景和他们化学系某些项目特别合适。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大大降低申请的难度。有时候并不是越好的学校越好的专业申请难度越大。还想特别推荐一下ASU MSE的organic electronics方向,非常强悍。他们有一个flexible display center,材料系的老板们专门做柔软显示的产业化,同时给美国国防部做可应用的柔软显示设备。如果能在ASU做这个方向,毕业后的工作前景应该不错。另外ECE@ UT Dallas ECE@ Rutgers的AD也都是陶瓷套来的,UT Dallas的老板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最后也没给我提供奖学金,原因居然是我的研究生GPA太低了,不过我当时已经有更好的offer了,也就没管了。Rutgers的老板也是中国人,他想找一个做理论的人,但我不愿意做理论,后来面试时几乎都变成师兄给师弟将美国生活的注意事项和人生的选择问题了.。汗~~
ECE@ U of waterloo,waterloo的ece加拿大最好找工作的院系,号称北美的一个高级技工培训基地:),每年去MS,google,IBM的人特别多。和这个老板的陶瓷属于特别模式化的陶瓷,前后几个月一直不紧不慢保持着联系,我也一直从他那儿了解到自己的申请状态。而且老板特别nice,给我发了offer以后还专门给我发了一个OLED的行业分析报告,告诉我这是一个在快速发展的市场,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个人感觉waterloo的ece和大公司的联系特别广泛,对于找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MSE@U of Toronto,。我最终决定去的U of Toronto是一个特别诡异的申请过程。因为我托福口语没达到,后来问U of T的小米,小米各种装,严重打击了我申请U of Toronto的信心。是把所有美国申请完了20天以后决定申请的,当时也是闲得无聊,就想干脆再申一所算了。申完以后发了一封陶瓷信就没管了。不过三月份左右老板突然给我email,问我可不可以再考一次托福,说我的口语有问题,研究生院通不过。我当时觉得为了一所学校考一次托福代价太大了,就问他是不是托福过了就发offer,他说不一定。我就给老板回信说那就算了。然后半个月后某天晚上,我正在做实验做得天昏地暗,突然接到一个国际长途,老板给我打过来,问我做了些什么工作,然后问我重考了托福没有,我说没有。他说可以再考一次么,我说不行了,来不及了。然后他说可以给我争取下,给我一个offer。我感谢了一通就继续等待,不过一周之后老板再次发信说实在不行,院长那儿通不过,如果我对他们组感兴趣,可以到美国了再transfer过去。而这时经过详细了解,我已经对U of toronto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感觉各方面都特别符合我的预期:加拿大移民政策比美国宽松很多,我想去一个金融发达的大城市,想去一所像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等等。于是我赶紧搜集托福和雅思考试的信息,同时通过一个北大本科的师弟了解到化学系有一个人拿到了UT的offer,托福分也没达到。然后给老板写了一封信,说如果可能我再考一次雅思,看能不能再给我争取下,同时给他说了化院那个同学的情况。两个小时之后,老板打电话过来,用英文和我blabla一通(应该是在考察我的口语水平),然后第二天就给我offer了。这么曲折的经历我写出来是想说:如果你真的对某个地方感兴趣,一定要主动争取夺取尝试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大大弥补硬件条件上的缺失。
一点感想:其实我自己的感觉是,研究生这三年是过得特别失败的,很多事情都被自己处理得很糟糕。最糟糕的是,上研之前根本没想过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根本就没想清楚自己今后的路,才糊里糊涂来到了北大物理。上研以后开始想今后的职业发展,我肯定是不会再做物理的人,来到了一个并不合适的地方,一开始特别郁闷。后来自己慢慢找有可行性的出路,参加过北大一些一些社团讲座,参加过NGO志愿者,后来还是想出国。一开始没有想过申请电子系,到后来申请了接近十个(如果我再申请一次肯定会主申ece了….);一开始没想过加拿大,后来越来越喜欢UT;自己一步步摸索过来,走的路慢慢清晰。申请这样一个过程让我逐渐认识了自己,我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哪里更加适合我。今后的路看肯定还是会有很多迷茫吧,这也不过是另外一段更加艰辛旅途的起点而已。但我深信的一点是:无论如何,多去尝试,多去争取,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事情,总会有一条相对而言适合你的路会出现在你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