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真题及答案(地市)

  55.我们已经目睹、那样科幻小说中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未来科技逐一实现,并且改变了真实的世界。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只是,但愿永远可以有人像 ·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那样由衷地发问:“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希望科幻作品:

  A.尽可能想象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B.更加关注科幻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

  C.更加关注科幻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

  D.应势力探讨未来科技应用的具体表现

  56.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识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同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57.近代以来,史学界发展出几种“专门之学”,即简帛学、敦煌学、徽学、黑城学等,主要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文书,包括简帛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黑城文书,时间跨度从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中国却并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是随着出土或传世文书的不断发现而逐步扩大兴盛,却又各自为界。所以,只有在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交流足够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史学界怎样的研究状况?

  A.重考据轻经济

  B.重发展轻交流

  C.重理论轻实践

  D.重传统轻创新

  58.判断一个环形坑或环形构造的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作用有关,关键是要查明该坑岩石是否受过陨石强烈撞击伴随的冲击的判别,国际科学界明确了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在自然界中,除了地外天体超速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外,任何其他天然过程或地质作用均不能在地质体中引发这类矿物物理变化,如能在地表环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某外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来说:

  A.发现矿物击变玻璃即可判断定为陨石撞击形成

  B.其形成往往能证明该处受过强烈冲击波作用

  C.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通常不会同时出现

  D.强烈地震有可能引发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

  59.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脓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析“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汇总(地市)
1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难易程度与往年持平 考点变化大   
2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常识判断专项(地市)  
3  2016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言语理解专项 
4  2016国考行测真题数量关系解析:副省地市有差异
5  2016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真题解析:“灵活”是正道   
6  2016国考行测真题资料分析专项解析:呈现历史性改革   
7  2016国考行测答案解析(地市级)    
出国留学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频道整理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把握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技巧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解题思路

2020行测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指代”为你指明行测言语理解方向

言语理解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性主旨题

言语理解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承接叙述题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