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上。这是产品差异化的结果,产品差异化是指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商标信誉的忠实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②行为性障碍(或战略性障碍)。行为性障碍是指现有企业对进入者实施报复手段所形成的进入障碍。报复手段主要有两类:
1)限制进入定价。限制进入定价往往是在位的大企业报复进入者的一个重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些技术优势正在削弱、而投资正在增加的市场上,情况更是如此。在限制价格的背后包含有一种假定,即从长期看,在一种足以阻止进入的较低价格条件下所取得的收益,将比一种会吸引进入的较高价格条件的收益要大。在位企业企图通过低价来告诉进入者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
2)进入对方领域。进入对方领域是寡头垄断市场常见的一种报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消进入者首先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优势,避免对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研究替代品的替代威胁,首先需要澄清“产品替代”的两种概念。产品替代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产品替代,另一类是间接产品替代。
①直接产品替代。即某一种产品直接取代另一种产品。如苹果计算机取代王安计算机。前面所引用的波特关于产业的定义中的替代品,是直接替代品。
②间接替代品。即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产品非直接地取代另外一些产品。如人工合成纤维取代天然布料。
波特在这里所提及的对某一产业而言的替代品的威胁,是指间接替代品。老产品能否被新产品替代,主要取决于两种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比较。
(3)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①买方(或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②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③纵向一体化程度。
④信息掌握的程度。
【注意】劳动力也是供应者的一部分,他们可能对许多产业施加压力。将劳动力作为供应方来考虑其潜在实力的基本方法与上面的讨论十分相似,在估计供应方实力时,关键点是其组织起来的程度,以及短缺种类劳动的供应是否会增加。
(4)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能是很激烈的:
①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②产业发展缓慢。
③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④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⑤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2.应对五种竞争力的战略
首先,公司必须自我定位,通过利用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把公司与五种竞争力相隔离,从而能够超过它们的竞争对手。
其次,公司必须识别在产业中哪一个细分市场中,五种竞争力的影响更少一点,这就是波特提出的“集中战略”。
最后,公司必须努力去改变这五种竞争力。公司可以通过与供应者或购买者建立长期战略联盟,以减少相互之间的讨价还价;公司还必须寻求进入阻绝战略来减少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等等。
3.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波特的五力模型在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时是有效的,但它也存在着局限性,具体包括:
(1)该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静态的。然而,在现实中竞争环境始终在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从高变低,也可能从低变高,其变化速度比模型所显示的要快得多。
(2)该模型能够确定行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非营利机构,有关获利能力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3)该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一旦进行了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来处理分析结果,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4)该模型假设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信息,但这一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对于任何企业来讲,在制定战略时掌握整个行业的信息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5)该模型低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或分销商、竞争企业之间可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减轻相互之间威胁的可能性。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同行之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不一定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强强联手,或强弱联手,有时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6)该模型对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考虑不够全面。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亚非在波特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特点,提出了第六个要素,即互动互补作用力,进一步丰富了五种竞争力理论框架。
亚非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互动(指相互配合一起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业务。企业认真识别具有战略意义的互补互动品,并采取适当的战略(包括控制互补品、捆绑式经营或交叉补贴销售)会使企业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互补互动可以使产品或服务增值(硬件与软件、住房与住房贷款、电力供应与家电生产、买车与保险等),扩大市场需求。
根据亚非教授提出的互补互动作用力理论,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企业在其经营战略定位时,可以考虑控制部分互补品的供应,这样有助于改善整个行业结构,包括提高行业、企业、产品、服务的整体形象,提高行业进入壁垒,降低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应有意识地帮助和促进互补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为中介代理行业提供培训、共享信息等,还可考虑采用捆绑式经营或交叉补贴销售等策略。
【相关链接】通常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组合中会包括许多互补品,在互补品的销售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战略:控制互补品、捆绑式经营和交叉补贴。假定互补品为二种,那么,控制互补品是指二者都卖但可拆分,捆绑式经营是二者同时出售不单卖,交叉补贴是指卖甲产品促销乙产品。
经营中控制互补品能够获得的竞争优势,包括改善产品的价值,增加歧异性,提高客户的转移成本等。但是,这种经营方式对协调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两种互补品分属的产业可能差别较大,整合协调的困难较突出。
捆绑式经营可以利用一种产品的优势带动另一种产品的销售,具有经济性,有利于扩大规模和增加销售,降低单位成本。在客户对产品的熟练程度较差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减少客户的学习成本。但是,捆绑式经营方式容易降低产品的歧异性,并且可能会因为其中一种产品影响其他产品的销售和信誉。
交叉补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高价销售剃须刀片降价销售刀架”,这种营销策略有较为严格的前提条件,最主要的是基本产品(亏本产品)与盈利产品有相当密切的关联,能够有效促进盈利产品的销售,否则就会带来亏损。
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精心推荐:
注会会计考试 | 注会审计考试 | 注会税法考试 | 财务成本管理考试 | 战略与风险管理 | 综合阶段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