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望:
我的idea不值钱
“我不是不能吃苦,在英国读书的时候一天打工十来个小时,晚上回去还要看书写论文,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李燕能吃苦,但回国创业之后,她发现有些事不是吃苦就能解决的。
2004年,李燕从英国一所著名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回国干起了室内设计师。她总结了上海老公房常见的几种房型,自己设计了一套适合“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折叠家具模板。“客户很满意,但很快就被同行copy去了。”而李燕在每一个项目里,所做的只能是“免费赠送的设计”那一部分,通过工程的监督来赚钱。“我不敢相信,怎么国内的家装设计大多数是免费的呢?设计师的劳动没有价值吗?老板竟然说,创意能值几个钱,工程单上,几项辅料数目后加个1,就赚出来了。”
李燕常常去以创意闻名的瑞典家具品牌“宜家”商场,摸摸、看看,她羡慕那些设计师。“你看,宜家为了使一个座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内,会尝试数百种材料、近千种组合、上千次试验。但我们没有一家企业有这样的耐心和远见,我们的企业家没有人为创意支付工资。”
2007年,李燕借遍了亲戚朋友,凑了十几万元,自己开起了家居设计工作室。“我渐渐开始理解以前的老板了。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为创意付钱的意识,但每月到了那一天,房租、水电、员工工资却一定要发的,在材料数目上加个1,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李燕很无奈,她开始使用自己曾经最不屑的套路:用设计模板,十分钟搞定一个家居设计,作为免费赠送的内容,吸引客户。“‘钓鱼’而已。”李燕毫不掩饰地说。
记者一再追问 “创业过程中感觉最烦恼的事”,李燕回答:“没有一件不烦恼的。”首先,装修公司不是政府支持的“高科技类型企业”,没有扶持政策,小额贷款更是无从谈起,只能“家庭银行贷款”。公司选址时,“一些所谓的办公场所优惠只是针对大学刚毕业的创业者,我也够不上。”
为了节省公司开支,李燕找了兼职的财务人员,“退休的会计,一个月来做一回账,比请一个全职的便宜多了,还不用给他缴纳四金。”说到这,李燕想了想,自嘲似地笑着说:“我如果现在刚毕业,找工作恐怕就很难了,找我的成本比找一个退休兼职的成本高啊。”
更让李燕觉得喘不过气的是,“税太高了,企业所得税25%,增值税17%。”对于记者提起的种种针对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李燕一开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还有这个政策啊,我要去打听打听。”但随即,她又失落地说:“算了,优惠都要大公司、大项目、高科技,我这个小装修公司轮不上啊。”
给海归创业多一点呵护
比尔·盖茨创业之初,就是在他家中的自己房间里;google创业之初,就在一辆拖车的后车厢里。美国的房价不比上海便宜,但对创业者,美国的房价和政策预留了极大的空间给他们。
对于那些小型甚至是微型的公司,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给予了最大关照。
近日,记者在世博园专访法国大巴黎区议会副主席Jean Vincent Place,问他为何总是钟情于带中小企业商务团出国考察。他认真地回答:“我们始终认为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是中小型公司,他们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一些大公司往往由于规模效应,更侧重于融资手段发展自己。即使是微软这样的巨型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过来的。我相信我带出来的这些企业,有一天也会成为新的微软。”
反观国内,海归创业大多是从微小起步,却总是缺乏这样的呵护。在所有支持海归创业的文件中,“高科技”、“现代金融服务业”等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开发出符合空间最佳利用率的家具模板,不是“科技改变生活”吗?开拓一种新的媒体平台,不是现代服务业的进步吗?谁能说朱晓迅日后不会变成中国的默克尔,谁能说李燕日后不会创立中国的“宜家”?
如果真要优化创业环境,我们应该让高校里的海归学者放心,你的孩子在中国学校接受的是尊重的教育;还应该告诉那些社区门口开着创意小店的海归,我们将以较低的房租和税费支持你,海纳百川的上海绝不会让一个月的房租扼杀未来的比尔·盖茨。(陈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