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酯类药物最易产生的降解反应是
E、异构化
14.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
A.以药物浓度或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可判断反应级数
B.以1gC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为零级反应
C.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约2~4倍
D.根据Arrhenius方程以1gK对1 /T作图得一直线,可计算出活化能E
E.由1gK-1/T直线,取1/T 为1/298,可求K25℃并预测室温下有效期
15.关于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
A.许多酯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在多数在碱性溶液中更不稳定
B.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将降低药物分解速度,加入乙醇可防水解
C.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稳定性增加
D.微量金属离子对自氧化反应有抗氧化作用
E.药物的吸湿,取决其临界相对湿度(CRH)的大小
16.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苷类在稀酸可酶的作用下易水解
B.酰胺类一般比酯类易水解
C.不需要其他氧化剂参与,仅需少量氧在室温下即能自发引起的反应称“自氧化应反”
D.含水量高或制剂易吸湿,则其中易水解的药物加速水解
E.光线可加速药物的氧化、水解等
17.关于新药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3批中试以上规模样品进行,包装材料和封装条件应与拟上市包装一致
B.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一致
C.影响因素试验可采用一批小试规模样品进行
D.考察项目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等几个方面
E.各种剂型在统一固定的温度、湿度、
光照等条件下进行
18.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原料置适宜的密封容器
B.疏松原料药摊成≤10 mm厚的薄层
C.一般原料药摊成≤5mm厚的薄层
D.对于固体制剂产品,采用除去内包
装的最小制剂单位,分散为单层
E.影响因素试验一般包括高温、高湿、
强光照射试验
二、B 型题
[1~4]
A.吸潮
B.晶型转变
C.水解
D.氧化
E.风化
1.酯类药物易
2.具有酚羟基的药物易
3.苷类药物易
4.中药干浸膏粉易
[5~8]
A.0.1054/k
B.0.693/k
C.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
D.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E.药物降解90%所需的时间
5.药物的有效期是指
6.药物的半衰期是指
7.药物半衰期与反应速度常数k的关系
8.药物有效期与反应速度常数k的关系
[9~11]
A.伪一级反应
B.零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二级反应
E. A和C
9.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是
10.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称
11.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二次方成正比是
[12~16]
A.可不要求相对湿度
B.25%±2℃、RH60%±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C.30±2℃,RH65%±5%条件下进行试验
D.40℃±2℃、RH75%±5%条件下进行试验
E.40℃、RH20%±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关于制剂的加速试验:
12.若供试品按一般制剂条件试验,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或发生显著变化,则在
13.对温度特别敏感药物制剂其加速试验可
14.膏药、胶剂、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宜直接采用
15.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药物制剂如塑料袋装溶液等,则应在
16.对采用不可透过性包装的液体制剂,如合剂、注射液等的稳定性研究
[17~20]
A.防止吸潮
B.延缓水解
C.防止氧化
D.增加光敏感药物稳定性
E.降低反应速度
17.充惰性气体可以
18.将溶剂由水换为乙醇可以
19.浸膏片用疏水性材料包衣可以
20.采用棕色瓶包装可以
[21~24]
A.延缓水解的
B.防止药物氧化
C.制备稳定的衍生物的方法
D.改进药物剂型的方法
E.改进生产工艺的方法
21.药物制成盐类、酯类、酰胺类属于
22.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属于
23.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属于
24.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属于
[30~34]
A.长期试验
B.加速试验
C.强光照射试验
D.高湿试验
E.高温试验
25.于25℃、RH92.5%±5%条件下放置10天,在0、5、10天取样检测
26.一般于40℃±2℃、RH75%±5%条件下试验,于第0、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
27.于照度为4500lx±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在0、5、10天取样检测
28.在25℃±2℃、RH60%±10%条件下,分别于0、3、6、9、12、18个月取样检测
29.一般于60℃条件下放置10天,于0、5、10天取样检测
[30~32]
A.平衡吸湿量
B.临界相对湿度
C.相对湿度
D.绝对湿度
E.吸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