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热点:祛风湿药

  五加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主入肝肾二经,既善祛风寒湿邪,又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还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主治病证】①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②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③水肿,脚气浮肿。

  【用量】 5—10g。

  蕲蛇

  【性味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性温有毒,主入肝经,内走脏腑,外达皮肤,透骨搜风,走窜力猛。功善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功效】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主治病证】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②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

  ③麻风,顽癣,皮肤瘙痒。④破伤风,急慢惊风。

  【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1~1.5g。

  稀莶草

  【性味】 辛、苦,寒。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主治病证】①风湿痹证,骨节疼痛。②中风手足不遂。

  ③痈肿疮毒,湿疹瘙痒。④高血压病。

  [配伍] 稀莶草配臭梧桐:两药合用,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又降血压,治高血压病。

  【用量用法】 10~15g。治风寒湿痹宜制用,治热痹、痈肿、湿疹宜生用。

  络石藤

  【性味】 苦,微寒。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主治病证】 1、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2、喉痹,痈肿。

  【用量】 6~15g。

  桑枝

  【性味】 苦,平。 【功效】 祛风通络(横走肢臂),利水。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水肿,脚气浮肿。 【用量】 10~30g。

  海风藤

  【性味】 辛、苦,微温。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病证】 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②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量】 5—10g。

  川乌

  【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①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②腹冷痛,寒疝腹痛。③局部麻醉(外用)。

  【用量用法】 1.5~3g。多用制品,先下久煎。

  【使用注意】 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畏犀角。

  雷公藤

  【性味】 苦、辛,凉。有大毒。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治病证】①风湿痹证,拘挛疼痛。

  ②疔疮肿毒,腰带疮,湿疹,麻风,疥癣。

  【用量用法】 10~25内服煎汤,文火1~2小时,研粉每次0.5一l.5g。入汤剂,宜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毒剧,故内服宜慎,孕妇忌服,患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或白细胞减少症者慎服。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香加皮

  【性味】辛、苦,温。有毒。【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①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②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 4~9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千年健

  【性味】 苦、辛,温。【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病证】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者。

  【用量用法】 5~10g。煎汤或泡酒服。

  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丝瓜络 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鹿衔草 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路路通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执业药师2017年考试报名时间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掌握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科目及题型

  执业药师2017年药学综合知识重难点

  执业药师2017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必备知识点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