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酊剂、涂剂) <制备:溶解法,稀释法>
1.溶液剂(solutions)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澄明液体制剂。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方法:1. 溶解法 2. 稀释法 :是指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使用时再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挥发性药物浓溶液稀释过程中应注意挥发损失。
2.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 (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3.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应用。
4.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
5.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
6.甘油剂: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溶液剂。7.涂剂
高分子溶液剂 (又称为胶浆剂)
性质:荷电性、渗透压、黏度与分子量、聚结特性、胶凝性
制备:有限溶胀 无限溶胀
溶胶剂(又称为疏水胶体溶液)
1.双电层构造:溶胶剂中的固体微粒具有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作ζ电位,溶胶剂(热力学不稳定体系)ζ电位越大,其物理稳定性越好。ζ电位降低至25mV以下时,胶粒间产生聚结,稳定性下降。
2.性质: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2)电学性质:电泳3)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4)稳定性:少量电解质可供其产生聚沉
3.制备:1.分散法1)机械分散法 2)胶溶法3)超声分散法2.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2)化学凝聚
混悬剂
1.定义: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2.制成混悬剂的条件
(1)难溶性药物
(2)剂量超过了药物的溶解度;
(3)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4)达到缓释的目的;
(5)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1)药物化学性质稳定;
(2)混悬剂中微粒大小符合制剂要求;
(3)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4)有一定的黏度;
(5)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二、物理稳定性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沉降速度可用Stokes公式来描述,即:
V= 2r 2(ρ1-ρ2)g/9η
式中V:沉降速度;γ:微粒半径;ρ1 ρ2 :微粒与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g :重力加速度。
(二)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三)絮凝与反絮凝
1.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ζ电位在20~25mV絮凝。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的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常用的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及氰化物等。
2.反絮凝:使混悬剂的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反絮凝剂。
(四)结晶微粒的长大: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放置过程中就会出现小的微粒数目不断减少,大的微粒数目不断增加,微粒沉降速度加快的现象
(五)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分散相的浓度增大,稳定性降低。温度变化影响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同时影响微粒的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沉降容积,使稳定性下降。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一)助悬剂: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低分子助悬剂、高分子助悬剂、硅皂土、触变胶)
(二)润湿剂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一)分散法(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质重、硬度大者应采用“水飞法”)
(二)凝聚法(化学凝聚法、物理凝聚法)
乳剂
乳剂的形成条件:(一)降低表面张力乳剂(二)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三)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四)有适当的的相(容积)比
乳剂的稳定性
1.分层: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可重新分散。主要由内外相密度差引起。
2.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乳剂中电解质及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主要原因。处于絮凝状态的乳剂,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转相:即O/W变为W/O或反之,当两种性质相反的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容易发生转相,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为转相临界点。
4.合并与破裂: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进而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为乳剂的破裂。
5.酸败:变质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