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我们既要看到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更要看到我省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央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我省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全省上下竞相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团结干事的激情持续高涨。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就完全能够把贵州的事情办得更好,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800亿元、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4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扎实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巩固降成本成果,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继续稳定降低电价,把降低融资成本作为重点,强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具体措施,为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500亿元。深入实施“双退出”行动计划,关闭退出煤矿120处,压减煤炭产能1500万吨。制定实施煤炭工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稳定煤炭市场预期,建立煤电联动、水火互济运行新机制,推动能源工业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力争直接融资达到4000亿元。提高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货币化安置比例。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凡享受降成本优惠政策的企业,必须限期实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达到1000个,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大力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项目60个,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8%。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引进500强企业20家以上,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以上。“双培育”行动计划新增企业市场主体5万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家以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着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大省。更加注重调整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稳定粮食产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新增“三品一标”种植面积700万亩;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尽快提高畜牧业比重。更加注重形成规模,加快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引进落地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批量优势。更加注重创优品牌,开展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工程,发布绿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更加注重抢占市场,打造一批订单农业生产基地,扶持一批农产品骨干流通企业,建设一批城市鲜活产品直销点,推动流通环节实现重大突破,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用好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快旅慢游基础设施,做强旅游龙头企业。发展满意旅游和智慧旅游,创新旅游监管服务,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温泉与康养融合,打造高水平温泉之省。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和入黔游客分别增长30%,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势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大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质量标准,强化质量考核,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培育更多“百年老店”,让更多贵州品牌像茅台、“老干妈”那样风行天下。
(二)更加扎实有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努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今年是易地搬迁扶贫关键一年,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推动安置点向交通干线靠拢,积极推进跨县、跨市州安置,严控建设成本和住房标准。更加注重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推广“五个三”经验,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不仅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认真研究破解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实际,选准主攻产业和主攻方向,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大力加强技术、金融、管理、营销等各种配套服务。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大力提升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统筹能力,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集合各种资源,形成攻坚合力,确保在产业扶贫上实现重大突破。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源。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引进落地一批合作项目,打造一批对口支援产业园区和面向帮扶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规范化培训40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有组织输送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1万名。完善中直机关、省直单位帮扶机制,实现驻黔央企、省属国企、高等院校帮扶贫困县全覆盖,继续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活动。推动责任链任务链再精准再夯实。严格落实“五主五包”责任制。强力推进20个极贫乡镇包干定点脱贫攻坚。力戒形式主义,禁止层层加码,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办好“扶贫专线”,对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严肃查处,决不放过。
(三)更加扎实有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努力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编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华芯通自主服务器芯片等项目,确保新引进落地2家以上国际大数据核心企业、10家以上国内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优强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大数据采集加工企业,贵阳、贵安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成运行。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围绕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新生态。深入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提升“云上贵州”系统应用平台基础功能,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应用系统全部迁入,已迁入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和省直部门绿色数据全部上架开放。引导各行各业依法采集并开放数据。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加快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聚集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强化大数据保障支撑。积极探索大数据安全立法。深入实施“满格贵州”行动,4G网络覆盖率提高到98%。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出省带宽突破6000Gbps。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80亿元。坚决打赢大数据这场抢先机突围战,加快打造新引擎,加快壮大新动能。
(四)更加扎实有力扩大有效投资,厚植发展优势夯实发展基础。继续抓好“5个100工程”建设。坚持把“5个100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园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示范小城镇绿色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体功能配套,提升重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完成投资3900亿元。继续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坚持把六个小康行动计划作为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的重要抓手,整村整乡打造、集中连片推进,整合建设资金,扩大项目覆盖面,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网”工程,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攻坚决战、农村公路三年会战,力争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加快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高速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龙洞堡机场三期建设工程,开工威宁机场,改扩建黎平和荔波机场,完成交通投资1900亿元。加大水利投资力度。加快夹岩、马岭、黄家湾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60个骨干水源工程,治理病险水库15座,中型水库建成投运的县达到70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水利投资260亿元。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或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9座,新建35千伏及以上线路367.8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1890公里,完成电网投资120亿元。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抓好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等领域重大项目595个,启动一批重大工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推进毕水兴煤层气、遵义—铜仁页岩气等能源点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450亿元、能源投资600亿元。加大民生投资力度。扩大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民生领域投资,完成“1+7”民生工程投资1100亿元、“十件民生实事”投资700亿元以上。加快山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开工建设70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建投资1850亿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入开展民营经济服务年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开放民用机场、油气勘探开发、市政和养老等投资领域,在财税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服务等方面一视同仁。民间投资达到6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对预算内投资项目挂牌督办,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精益求精,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贵州发展多增实力,为贵州大地多添新的光彩。
(五)更加扎实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加快发展新引擎。培育一批企业创新主体。完善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新增9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安顺国家高新区建设,争取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支持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平台。实施科研平台大数据改造计划,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进行数字化改造。重点培育10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与国家天文台共建大射电天文研究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发布新兴技术榜单,启动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并转化一批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7.4%。培养引进一批创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人才总量达到450万人。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