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
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
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 植物药类: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如杜仲、黄柏采用的“环剥技术”。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
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
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 6~10cm时或秋季花蕾
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
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散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
(二)动物类药: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
(三)矿物类药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四、采收的注意事项
①按需采药:采收时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轮采。②轮采、野生抚育和封育相结合。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鱼腥草、鲜石斛等,要经过产地加工,其目的如下。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
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捡、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
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 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
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搓揉: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口诀:
发汗不中断,玄乎!)等。
6.干燥: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
干燥。(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
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
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