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5

  二、简答题

  1.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

  2.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3.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

  4.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5.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6.什么是态度?态度具有哪些成分?

  7.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8.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9.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的类型和基本特点有哪些?

  10.什么是服从?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11.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

  1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

  1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

  【参考答案】

  1.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

  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了解个体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人类气质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有关,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认为,4种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确有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气质与5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系中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5种思维品质上存在差异,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另外,气质还影响着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一。

  ②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要使他们在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性。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怀和注意的对象。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③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地说,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太合适;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在一般实践活动中,由于气质各种特征之间可以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效率影响不大,但在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则具有一定作用。了解气质类型特点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上,曾有两种极端的观点: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现在支持极端看法的人已经很少了。一般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但这种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不等速的。

  ①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是家庭教养,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民主和信任的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此外,家庭气氛、父母榜样和家庭结构等也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②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在学校诸因素中,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的榜样和教师的管教方式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

  ③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从而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④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人的主观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3.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

  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第一,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的积累,但能力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影响着他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

  4.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5.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正确解释能力发展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的能力发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①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生物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心理学家一般认可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在能力发展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看法就不尽相同了。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传因素差异不大,其能力发展之所以有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

  ②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 展。在生产关系方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使能力发展受阻碍。新社会,广大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营养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能力的发展。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 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的早期是智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是能九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的。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推动着人们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6.什么是态度?态度具有哪些成分?

  态度是指由认知、感情、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外界刺激信息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意向。

  7.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

  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

  8.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群体是指由若干个句共同目标、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作用: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与影响群体成员的某些需要。

  特征:群体表现为一定人数的集合;群体成员之间存在持续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相互关系;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目标,并以次作为群体存在的心理基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

  9.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的类型和基本特点有哪些?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再群体的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

  类型: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特征:面对群体压力表现为从众;从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盲目性;从众过程中的去个性化。

  10.什么是服从?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服从和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区别。首先,多数一致的社会压力会造成从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强使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称为服从。其次,个体在作出 服从行为时,服从是被强迫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过程中常带有不满意、不情愿等消极情绪。

  11.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

  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

  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面的因素。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部因素,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产生该行为的。

  1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有:外貌、能力、邻近、相似、互补、性格。

  1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的规模与特点;社会支持;任务的熟悉程度;性别。

  影响服从行为:他人的支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为;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个体的人格特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权威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

  注:* 部分不在大纲范围内

  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 栏目推荐:

  2018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流程

  2018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安排

  2018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有哪些?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