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四】

  主人公总是一副与外人无交集的状态,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踪、不满,两位挚友皆以死亡告终,主人公却依旧平静生活,虽然内心难受,却以平淡对人生,在孤独与面对中体验生活。

  “把过去的东西全都处理掉,也好获得新生。”过去已是过去,未来尚需憧憬。我们坐在现实的长椅上,唯有望向那时光的尽头,又怎有时间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说“不翻页,生活如何继续?”只要不被页面的灰尘迷湿了眼,我们依旧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当。”自己无需同情,无能就是无能,失败就是失败,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推脱的,自己不够格那就用努力去弥补,没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们不要做懦夫,人当顶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主动去营造机会,并且要有针对性,这样的努力方能不白费,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虚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对等的”不对等的关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暂的,只会让低微的人对处于关系优者产生厌恶。没有人能永远守护另一个人因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毕业前我们才领悟,不过至少还不算太迟,对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记住的,在记忆被冲淡以前,我们需要永铭记。”

  “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所以自行品悟,不再多言,这是一片人生森林。 望你不孤单,勇敢闯人生。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五】

  读完《挪威的森林》,我产生了一种显而易见的凄凉感,受到了渡边君的启发,我确实有一种将这种感觉记录下来的冲动。四个年轻的生命,前前后后,木月,直子的姐姐,初美和直子统统都死于自杀。全篇都充满着颓废与悲凉之感,我能感受到这种与世界抽离的孤独,能理解这种依赖的人消失的悲伤,但绝无法认同自杀这样的事情。人生中总是充满着美好与希望,不是吗?

  借这本书时想着,挪威的森林,好名字,也好像在哪里听过。村上春树,也听过,貌似是个日本有名的作家。日本小说只读过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的短篇合集,感觉有些小故事还蛮好的,比如《罗生门》,而读不懂的比如《侏儒警语》。而这时我所读的第二本日本小说。我一向不喜欢结局不好的小说,当然,这本书并不是结局不好,只是中间死了四个人而已?听如此优美的名字我以为是类似瓦尔登湖的小说(虽然买来的瓦尔登湖还在书架搁置),但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环境中发生的温馨故事,而读开头也确实感觉如此。缺少了提前一步的了解,仅通过译者序和没有名字的目录我就这样读了下去。昨天刚刚读过《偷影子的人》,虽然不常读这样的小说,之前也并不特别喜欢这样的小说,但我依然感受到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温馨感动。可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

  首先日本不愧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这本书已经有四个大好的青年死了,直子我可以理解,初美深感可惜,而木月和直子姐姐连理由都没有交代,让我不能理解的毫无征兆的自杀。突然想起不知是新闻还是什么的有一个品学兼优、相貌英俊的优秀男生自杀了,也是毫无征兆,之后貌似大家强调的都是日本的压力,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原因,我深深看到感受到的是那种令人绝望的空洞,没有目标,没有憧憬,没有希望,不知所措的活着,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深深的不安。这种孤独和永泽的孤独还是不一样。永泽可以说我有一点点佩服他,却并不喜欢他,更不羡慕他。说他豁达吗?这时一个褒义词好吗?不想这样说他,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满不在乎,不是吗?这可并不会令人产生痛苦,他把一切都当成了玩,他才不会自杀了。他说“人生不需要理想,只需要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就是做绅士。”那么绅士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p74)略显悲凉的一句话呀。他一直处在玩,挖掘自己极限的状态中。有一些游戏人生的人,确实我欣赏的人,他们是积极的,而永泽是消极的,这是不同的。不同在何处?可能是自私与否吧。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但真正的幸福虽然仅仅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却绝对不仅仅和自己有关,只有真心的爱自己爱别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幸福。永泽恐怕从来没有学会如何爱别人,甚至没有学会如何爱自己。可他却不会自杀,而我所喜欢的人,他们却自杀了。就像渡边喜欢的都是玲子、直子包括木月之类的所谓不健全的人,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那健全的人和不健全的人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可能就像他们形容渡边地道,这些人也是实实在在地道的人,而非伪君子吧。

  其次,是为当时的日本的年轻的一代感到悲哀,无论是渡边、绿子、直子等也有很多我并不认同的地方,连虽然不太熟悉但还很喜欢的初美也自杀了。这本书透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悲哀,哪怕是敢死队的不知所踪也透露着悲哀。虽然小说有时将代表人物极端化,而有时又并不塑造完人,而是将一个好人混杂其他的一些特性。书里提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看过,感觉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描绘的那个孤寂无聊的时代都有相似之处。我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样的社会,放纵、孤独、无聊的重复,是中国当年也这样或是日本现在也这样?我不知道,甚至中国现在什么样也不知道。因为我知道我所处的环境是绝对代表不了当今中国的整个社会。就像我看一些青春片,总感觉人都不怎么好,感觉太悲痛,所以是极端,因为据我所知的80后生活也并不是这样,并不知道为什么总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一样。就像这本书的译者林少华说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等作家的不同正是因为我们能感受那种孤寂,我们能读出自己,我确实如此,但真的不理解那种痛苦,想象不到那种生活。是因为他们太自由了才会如此放纵吗?读什么样的大学在他们看来无所谓,是否上床在他们看来无所谓,其他人的想法感受在他们看来也无所谓。他们看着各种作家的书,《了不起的盖茨比》、《魔山》、《在轮下》,听着交响曲、爵士乐,却过着肆意在酒吧买醉的生活,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书籍和音乐难道不能净化他们的心灵,不能给他们带来救赎吗?想到了统计的人均读书情况,据说中国是0.7本而日本在20本以上。我羡慕他们这种看书听音乐的生活,基本和欧洲发达国家没什么区别,但若读书读到这样空虚甚至空洞的一代,那么读之何益呢?

  最后,抒发一下关于生死,和与人关系的感慨!在读第一章渡边只记得与直子相处的景色而直子的音容却慢慢模糊,我突生景物与人事之感。我一向是喜欢景物多于喜欢人的,喜欢山水之间的景色。“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林中抚琴曲委婉,群山听懂我悲欢”,多么令人向往呀。我是如此的喜欢自然景色,如此喜欢自己一个人平静的与自然相处呢!可是有时也会感到寂寞,也会希望和父母和朋友在一起,有的时候不甚感觉,可有的时候,感觉又如此的强烈!我突然想到,也许更喜欢景色是因为我喜欢永恒的事物,喜欢他们一直都在,喜欢他们无论一年四季无论经历什么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美。可是有一天它们消散了,我也恐怕只是感叹一下,泰然处之,因为它们并不会在我的心中留下太多的痕迹。可是人却不然,真的会为至亲的人死去,无法想象有一天挚爱的人离我而去会是怎样的痛苦,我可以通过想着轮回或是想着道家的忘情,以庄子为榜样,让他们在我身边静静的流过,甚至为他们感到欣喜。像渡边说的“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恐怕就是这样吧,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与其后来失望,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拥有。因为害怕伤痛,所以也不期待快乐!哎,其实我也不太清除自己归根结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和其他的人一样复杂!都期待一个澄净之心呀!本书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这句话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每个人都在活着的同时,像吸入细小灰尘似的将死吸入肺中”,他的感慨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对生死的另一种领悟,对立的事情又统一,这无疑是充满着哲学意味的。

  我并不知道有没有后悔看《挪威的森林》这一本书,它确实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温情小说,它给我揭示了一种悲哀的有代表的却并不完全存在的状态,它让我几次险些落泪并为当时的时代和人们感到浓浓的悲哀。可是我也感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些人的悲哀,让我更加怜悯他们并珍惜现在的生活,积极的面对人生。

  推荐阅读:

  读《夏洛的网》有感500字

  读《青铜葵花》有感4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400字

  读《灿烂千阳》有感1000字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呐喊读后感1000字左右大学

呐喊读后感大学

青铜葵花读后感范文500字

读青铜葵花有感50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大学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大学生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

狼图腾读后感高中生

童年读后感范文500字六年级

童年读后感六年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2020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9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1000字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2020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5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