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D )”。
A囹圄
B夏台
C均台
D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己恶而掠美为( A )”。
A昏
B墨
C贼
D杀
1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贪以败官为( B )”。
A昏
B墨
C贼
D杀
2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
A夏台
B均台
C囹圄
D圜土
2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 )。
A禹刑
B甘誓
C赎刑
D圜土
2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 B ),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A禹刑
B甘誓
C赎刑
D圜土
2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D )。
A舜
B禹
C有扈氏
D启
2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占卜制
D天命制
25.“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 )。
A昏
B墨
C贼
D杀
26.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 C )”。
A昏
B墨
C贼
D杀
27.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CD )
A、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B、对于牵连犯都是择一重罪处罚
C、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D、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
28.关于吸收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BC )
A、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B、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C、入室抢劫罪的非法侵入住宅与抢劫行为存在吸收关系
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
29.将“法”改为“律”,是在( C )。
A夏朝
B西周
C战国时期的秦
D汉
30.夏朝有五种刑罚,共( D )条。
A五百
B一千
C二千
D三千
31.“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 )。
A习惯
B战争动员令
C祭祀
D礼仪
32.实质的一罪有( ABC )。
A、想象竞合犯
B、结果加重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33.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 CD )。
A、结果加重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34.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BC )。
A、连续犯
B、牵连犯
C、吸收犯
D、惯犯
3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
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
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36.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 ABC )。
A原始社会的礼
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
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
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推荐阅读:
出国留学网司法考试 栏目推荐:
司法考试题库 | 司法考试辅导 | 司考一卷资料 | 司考二卷资料 | 司考三卷资料 | 司考四卷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