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栏目,提供与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4、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能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作深入地思考。

  5、了解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

  6、 学习本文层次清晰地说明事理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材分析:

  此文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自读课文。本单元主要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关心自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在前几篇文章精讲的基础上,本节棵主要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味文章思维的严密,培养 创新意识、科技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注意目的性,阐释的是什么事理,想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及怎样解决问题,还需要强化训练。

  教学思路

  本文是大家手笔,是作者站在科学家的高度,面对世纪之交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分析近二百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提出“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中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强,借本文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常存好奇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读音 几乎(jī)光纤(xiān)趋势(qū)芯片(xīn) 挠头(náo)聘用(pìn)着眼点(zhuó)弥补(mí) 胆怯(qiè)

  注意下列加粗字的写法

  与日俱增(俱:都、全,不要写成“具”) 聘用(右上部为“由”)

  辩证(不要写成“辨”) 按部就班 竞争(注意和“竟”字形的区别)

  2、词语积累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归根到底(也可作归根结蒂、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与日俱增:都、全。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辩证:辨析考证;合乎辩...

与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相关的初中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