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总结 (篇1)
一、有关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乡镇、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群众的防控意识有所弱化。建议:宣传媒介、舆论导向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
(二)疫情出现时核酸检测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全县目前只有县人民医院1家PCR实验室,配备1台32孔核酸提取仪、1台96孔核酸检测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CR实验室正在建设中,预计10月底建成。非常时期,县人民医院PCR实验室可设4个小时班次,每天检测3次,单采每次检测90人份,如采用10份标本混采检的方式每次检测900人份,日检测量为2700人份。加上县疾控中心2700人份,全县最大日检测能力每天5400人次。但按照全县25万人口计算,如果5-7天全部检测完成计算,每天要检测3.6-5万人份,所以县域内检测能力不能满足本辖区5-7天全员核酸检测。建议:一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帮助核酸检测,资金县财政解决;二是请求市里支援。
(三)县疾控中心经费短缺问题突出。县疾控中心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今年疫情以来,已经购买了防护物资、消杀药品、消毒器械15万多元,导致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建议:县财政增加县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让县疾控中心正常运转。
(四)县人民医院人员、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县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救治机构,除需开展正常医疗服务外,需承担县集中医疗观察点和全县发热患者的筛查诊治工作,医院预检分诊处及发热门诊需24小时工作。服务范围的增加,加剧了专业技术人员紧张问题,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增加,医保的高压政策,待遇没有提高,人才引进非常困难,部分人才流失,特别是医生的紧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学科带头人没有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薄弱,限制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开展。县人民医院由于是旧城区改造,在很多地方不能达到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特别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们县级医院在感染科的建设和设置上的一些短板,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导致整体布局不是很合理,例如:感染科床位较少,区域划分不合理,以及负压病房,发热门诊和发热留观病房数量及布局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开通用人绿色通道,县人民医院从乡镇借调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给予调入,稳定队伍,增强医院防控能力。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加快新区医院建设的投入和进度。
(五)县中医院疫情防控补助问题。疫情期间,为了避免院内感染,县医院暂停了部分业务工作,集中力量到了抗疫工作,住院和门诊人才呈直线下降,业务量与收入减少,但各项人员成本并未减少,同时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防控防护用品用量增加,并且市场供应短缺,防护用品价格不断上涨,收入减少而成本增加,在现行的绩效计算方式之下,导致绩效大幅下降。建议:一方面通过降低运行成本来改善医院运营状况,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另一方面县政府统筹补助相关疫情防控费用,让县中医院减轻负担轻装上阵。
(六)一线防控人员的报酬津贴问题迟迟等不到落实。民政牵头的社区防控人员的报酬津贴问题早就落实到位,而我们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冲在防控第一线的县集中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县高速路口体温监测的卫健系统干部职工、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却没有一分钱津贴,没有一天的补休!建议:倾听医护人员、卫健干部的心声,切实解决一线防控人员的报酬津贴问题或补休问题。
二、其他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