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毫不回避与这些当代作家常常会投机取巧一带而过的难点进行正面交锋,《红楼梦》的传统仿佛在这些小说中又复活过来。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台北人》读后感,欢迎查看。
《台北人》读后感【一】
《台北人》中的主人公,几乎没有一个是正宗台北人,。这十四个短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大陆出生长大,1949年前曾经在大陆有着辉煌或美好的过去——无论是将军、飞行员还是个体户、风月场,撤退到台湾后只剩下平庸、琐碎、落寞的现实,往昔都成了回忆中的云烟。这种今昔之感也是十四篇的共同主题。
白先勇的官二代身份无疑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观察撤退前后那些最富于戏剧性变化的人和事。他的叙述从容、准确而又味道十足。从上海百乐门的风月场到阔太太们的客厅,那个时代的你来我往、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陈设器物无一不入木三分如在目前。
白先勇毫不回避与这些当代作家常常会投机取巧一带而过的难点进行正面交锋,《红楼梦》的传统仿佛在这些小说中又复活过来,而另一方面偶尔又会令人联想到维多利亚时代那些关于绅士和淑女的故事。
虽然功力十足,两三篇看完以后却觉得并不够厚味。所有往昔风光不再的感叹,追根溯源不过是人的虚荣心和失落感,把这种虚荣心和失落感展示给我们大家看,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同情和动容;而白先勇在对这种普遍的失落人群寄予同情和感怀之外,并没能真正挖掘出什么对于人生、世界的新发现。
只有看到《花桥荣记》这篇时才眼前一亮——老板娘拿起那张合影相框的时候,我们真正被推到了人生中那些无奈和痛楚的面前。我一直强调小说的“力量”,《台北人》教科书般的功力固然深厚,却并没有产生预期中的力量。反倒是白先勇较早的短篇《寂寞的十七岁》(这篇很容易让人想起《都柏林人》中的《阿拉比》),虽然技法比较质朴,给我的印象却更为深刻。
《台北人》读后感【二】
有人说,白先勇创造了台湾文学史上最美双姝-尹艷雪和金大班。而不论是永远的尹艷雪还是看尽繁华的金大班,都散发出无人比的大气与风采。白先勇笔下的女人之所以有魅力,我想有几个塬因:
一、他们身怀故事。尹艷雪的过去,不论上海的交际花生涯或是下嫁决处长后的情况,都如面纱一般,m.liuxue86.com看的见但摸不透;而决定金盆洗手的金大班,忆起当年青涩的初恋滋味,因着朱凤和年轻男人想起和月如那段甜蜜与苦涩。
二、她们美丽。尹艷雪数十年如一日,她的白素旗袍与优雅身段,混着一股令人屏息的神秘美感;至于戴几分低俗与泼辣的金大班,一身风尘却显出女强人的霸气,充满成熟女人的韵味。翻开《台北人》目录,率先吸引我的正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永远的尹艷雪》,两人都曾是上海百乐门的舞小姐,金大班爽快、个性鲜明;而尹艷雪对谁都一付亲热又生疏,谁也瞧不见真正的她。
尹艷雪用微笑迎接每位光临尹艷雪公馆的旧雨新知,他还是那么恬淡优雅;而不敌现实残酷的金大班,初恋毁于身分阶级的差距,第二段恋情则是女人对衰老和贫困的恐慌。他们表面美艷风光,内心的孤寂又谁能可知?
又有人这么谈,尹艷雪是株海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的娇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而金大班是一簇夜来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