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名人生平简介栏目,提供与名人生平简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简介 名人生平简介 王国维生平介绍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王国维,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国维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并编译《农学报》与《教育世界》杂志。于1927年6月2日投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而死。

  概况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王国维与罗雪堂、董彦堂、郭鼎堂并称为“甲骨学四堂”。他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

  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王国维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生平

  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62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家庭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

与名人生平简介相关的名人简历

秋瑾生平简介

秋瑾简介 名人生平简介 鉴湖女侠秋瑾生平简介

  想知道鉴湖女侠的故事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秋瑾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秋瑾生平简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卯时生于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

  人物生平

  秋瑾出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写下这样的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而且还立志要做巾帼英雄那样的人。

  1904年,她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 ,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在她的牺牲地绍兴轩亭口矗立着秋瑾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

  个人感情

  1894年,秋瑾20岁时,她的父亲秋寿南调任湖南湘潭厘金局(税务局)总办。湘潭有一个叫王黻臣的富商,家里开有当铺、钱庄、茶号。秋瑾的父亲本来就与王相识,到湘潭后经常来往。一天,秋寿南的好友李润生来到秋家,满脸堆笑。原来,他是受王黻臣之托为其儿子王子芳向秋瑾提亲的。王子芳比秋瑾小4岁,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王子芳生得面目俊秀,潇洒风流,颇有文名,获得了秋瑾父母欢心。秋瑾的父母,认为两家门户相当,就把秋瑾嫁给了王子芳。秋瑾对王子芳并不了解,也不愿嫁给王子芳。但是,当时男女婚配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瑾只得从命。

与名人生平简介相关的名人简历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