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唐代饮茶文化礼仪栏目,提供与唐代饮茶文化礼仪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唐代饮茶文化礼仪,唐代的饮茶方式及饮茶名人

唐代饮茶文化礼仪 唐代的饮茶方式 唐代的饮茶名人

  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有饮茶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饮茶文化。茶,中国人的传统饮料,相比于欧美的可乐、咖啡,但饮用的历史早于它们。唐代的时候,饮茶就已经很流行了,而且有了茶道文化。还诞生了第一本关于关于茶的著作,作者陆羽也被后人称为茶圣。唐代人是怎样饮茶的呢?不急,留学网小编为您一一详谈!

  【唐代饮茶文化礼仪,唐代的饮茶方式及饮茶名人】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叶盛行煎茶。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煮茶分成三个阶段,即“三沸”。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时,是第一沸。这是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当锅边缘水如连珠时,是第二沸。舀出一瓢开水后,用竹夹在水中搅动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时,也就是三沸。将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时,要把茶沫上形成似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老,不能再饮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薄。

  陆羽认为茶汤的稍华是汤面的沫饽。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而轻的叫花,花就象枣花在形水池上面浮动,像曲折的潭水和凸出的小洲间新生长的青萍,又像晴朗的天空中鱼鳞状的浮云。沫就像浮在水边 的绿钱,又像散在杯盘里的菊花瓣。饽是指煮茶的渣滓,水一沸腾,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叠积聚与水面,一片纯白状如积雪。

  酌茶,即用瓢舀汤向茶盏分茶,其基本要领是使各碗沫饽均匀。从锅中舀出第一碗茶汤叫隽永。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最好的东西。固出放在熟孟里面,以备止沸和育华时用。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饽要均匀,要喝到鲜香、味浓的茶,除隽永夕卜,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最好。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数个客人,用隽永水补给喝不足的人。饮茶应趁热。

  唐代饮茶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煮茶等。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庵茶。在唐代庵茶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唐佚名的《宫茶图》就描绘了宫廷中用庵茶法冲饮的画面。

  唐代另一饮茶法是唐以前盛行的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种方法在唐代已经过时,陆羽认为这种方法煮出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就如同倒在沟里的废水一样不堪饮用,而世人一向习惯就是这样。现代民间喜爱的打油茶、擂茶等则为原始煮茶遗风。

  唐代饮茶文化的礼仪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罗”(“罗”,就是筛子。“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

与唐代饮茶文化礼仪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