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胡潇予:出去是自然,回来是当然》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04月24日转载于。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编者按:当“海归潮”涌来时,带来了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李彦宏、邓中翰、周云帆、张朝阳、丁磊……他们这些人,都是学成回来的新海归,如今在国内已取得令人仰目的成绩。
在这些闪光的名字下,也有一群普通的新海归群体。对他们来讲,按自己理想的方式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回国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国家终究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故乡终究是自己的故乡,可以随时回来追寻旧梦,也可以回来创造奇迹……
胡潇予 曾留学于英国阿伯丁大学,金融投资管理学硕士,现从事金融业。
“80后”的胡潇予,阳光开朗,思想活跃。她说,出国留学是自然的,“我们那会儿,很多同学都去留学”;而选择回国是当然的,“我的家庭、亲人和所有温暖的感情,全在国内。” 由于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加之山东的分数线本来就高,胡潇予没有进入心仪的大学。大二暑假闲来无聊,她去北京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托福班。原本只是想充实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想不到在那里,她的观念却发生了转变。由于参加托福培训的基本上是一门心思出国的人,很多老师也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课上、课下关于出国的资讯非常丰富,国外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冲击着她的思维;加之托福口语、听力教材上的图书馆场景、实验室场景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她对出国也产生了兴趣。
也正因为如此,她出国的初衷就是要开阔眼界,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并非要移民或者留在国外发展。
这样一来,从出国之初,她就决定毕业后肯定要回来。多数选择英国的学生,大概都抱有这种想法。因为毕竟相对于很多国家的政策,英国不是容易移民留下来的地方。虽然在国外,周围的人都很友好,人文环境也很完善,但毕竟缺少一种归属感。那是一种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
胡潇予说,“看英国情景喜剧,对于人家的对白,咱们就没有看中国电视剧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个道理。”
英国人的周末许多人爱泡酒吧,他们从小就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样的周末消遣未免单调。所谓融入一种文化,需要的不仅是姿态与时间,更多的是一种途径,这种途径不是通过课堂、工作或者参加当地人的PARTY就可以解决的。越是人在国外,他们越特别会珍惜“中国的味道”,中文的杂志,中国的食品,来自中国的邮包以及中国的新闻……
胡潇予至今记得,雅典奥运会期间,留学生们每日不忘忙里偷闲上网寻找中国的消息。中国同学在路上遇到,都会兴奋地报喜:我们得了一块金牌,又得了一块金牌。刘翔冲刺的视频,大家更是一次次在机上回放,恨不得把心中所有的自豪都告诉周围每一个外国同学。潇予说,“在异国他乡,看到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真正明白了祖国的含义。一直记得在新东方的一节课上,年轻的女老师对我们说:‘出去是必要的,回来更是必要的,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大家……’”
潇予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她看过一篇令她印象颇深的文章,是一名美国留学生的自述。作者说:“原本我的思维是一个东方的半球,现在有了西方的半球,它们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圆体。”对于这句话,她特别认同。虽然不敢说短短一年多的留英生活,可以让她有了全新的思维,但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从另一视角启发了她的思路,改换了她的思维方式,这是一张硕士文凭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