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婚嫁习俗栏目,提供与婚嫁习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回族婚嫁习俗禁忌

婚嫁习俗 回族婚嫁习俗 回族婚嫁禁忌 回族习俗禁忌

  婚礼是人生的大礼仪,所以各个民族的婚俗礼仪即使是形式上有所区别,其寓意都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回族婚嫁习俗禁忌,欢迎参阅,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回族习俗禁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即使大多数都世俗化,但回族人还遵守的规定

  禁止偶像崇拜——即禁止在门前挂门神、福娃,禁止烧钱纸,禁止哭丧,禁止祭祀祖先;

  禁止吃猪肉、狗肉、驴肉以及凶猛动物的肉。

  回族还有斋月、礼拜等宗教仪式,但在有汉人在场的公开场合一般不做这些。

  回族一般不和汉族通婚。根据《古兰经》,回族穆斯林只能优先和回族穆斯林或者其他民族的穆斯林结婚,也允许同汉族基督徒结婚,而不能和普通汉族人结婚。如果要结婚,汉族一方必须尊重伊斯兰教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必须履行入教仪式。

   回族婚礼中的禁忌词

  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我觉得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

  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

与婚嫁习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传统婚嫁习俗

传统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
传统婚嫁习俗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你知道传统的婚嫁习俗是什么吗?请看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传统婚嫁习俗。

  一、三书六礼

  1、三书

  按照汉族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二、两箱丝绸

  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待嫁年龄时,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三、议婚

  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与不成,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付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彩”。媒人议亲,一般首先口头上探询双方意图,女方即使不允,一般也只能婉言谢绝,俗谚“一家女,百家求”;可以不允许,但不可以得罪媒人。

  四、订婚

  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订婚,即“许亲”、“定亲”。男方可以郑重地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至于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而异,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山西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五、嫁娶

  订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宴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一般要事先请人定一个好日子。因为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选日子”,又称“看日子”、“送好”、“送娶牌”等,即古代的“请期”。 无论何种形式的喜礼,都要讲究吉利,不能送谐音不吉的物品,如钟(终)、梨(离)、缎子(断子)等,一般也不送单数。有些地方要给待嫁的女子加“笄礼”,俗谓之“上头”。古代女子十五岁许嫁时要举行加笄仪式,即改变幼年的法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以此表示女子已成人。 女儿出嫁离家时,各地大都有新娘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

与婚嫁习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