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每次说到孔乙己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着句话。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文学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孔乙己文学评论【一】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阿Q之流的评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其社会遭遇来说,的确要“哀其不幸”;就其个人灵魂说,却又要“怒其不争”。改造社会,必先改造国民。如果说“狂人”是一个开始自觉的“真正的人”的典型,那么,孔乙己就是一个麻木的需要拯救的灵魂的典型。深刻认识孔乙己,就是深刻认识国民的“愚弱精神”,最终达到“立国先立人”的目的。
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其性格矛盾的悲剧性冲突。
1.内心自尊与自卑心理的碰撞决定了孔乙己必然自欺欺人、故作清高和迂腐麻木。孔乙己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虽“皓首穷经”却名落孙山,因“不会营生”而“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论理说,如果能够脱下长衫加入到“短衣帮”里并同他们真正混为一类,那么他绝不至于成为被众人嘲弄取笑的对象。但是,孔乙己却自视高人一等,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而标志着他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就连人家揭他偷书的疮疤,他也以自以为荣耀的“读书人”的身份作盾牌去抵挡别人的羞辱。这必然招致孔乙己难以逃避的不幸。他可以不搭理别人“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的起哄,也可以看着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但是,他却无法回避别人“亲眼见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的事实,更无法回避“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失意。不肯承认自己的劣行,更不愿正视自己的无能,读书人强烈的自尊意识与“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自卑心理交织冲突,便使孔乙己“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地争辩,以抵抗别人的起哄,维护自身人格和尊严。
2.要强与懦弱的矛盾性格的冲突注定了孔乙己必陷于被嘲弄羞辱的尴尬处境。孔乙己无名无功、无权无势,仅是一个穷书生,倘若对旁人的嘲弄完全装聋作哑、闭口不应、逆来顺受,便不可能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也不至于“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所以,孔乙己是在自身性格的冲突、环境的冲突中,成为人们取乐的对象,让人感到“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3.“好喝”与“懒做”的性格冲突决定了孔乙己必然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和由此导致的悲剧。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在科举制度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级,从而不劳而获地占有社会物质生产的成果。在“好喝”与“懒做”的性格冲突下,孔乙己面临着三种解决方法的选择:一是以更多的劳动换取较多的生活资料以满足享受;二是放弃贪图享受的欲望而甘于贫困;三是以非正当的方式,即以正当劳动之外的方式去满足欲望。孔乙己选择了第三条途径。尽管“他身材很高大”,但却“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自己发昏,竟偷到了丁举人家去了”,被“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现实生活中,孔乙己式的悲剧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上演,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联系现实思考规律,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现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多种形式的封建残余僵化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极端功利思想严重地影响着今天的社会思潮,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