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 ||
---|---|---|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世界历史考点精讲: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世界历史考点精讲: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新经济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6)评价: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取得的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2)农业集体化。总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难点:评价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评价: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三、学法指导
1.图表法。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如: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剖析重、难点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经济上,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俄国的经济基础最薄弱,缺少资金,市场狭小,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弱,工业生产总值排在资本主义世界末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改革不彻底,虽然农奴已成为自由人了,但在经济上仍然贫困,由此难以形成完善的国内市场。农奴主得到了一大笔土地赎金,但是由于国内投资环境不好,观念上又跟不上潮流,进行投资的不多。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对外依赖性很大,这一切都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
政治上,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保持着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民主化程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低。再加上地域辽阔、交通落后、物质基础差,使得俄国沙皇政权的政府组织能力和统治能力,也处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低水平。
社会矛盾方面,俄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被人们称为“民族的监狱”。俄国工人阶级身受双重压迫,生活状况处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低水平,所以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特强。农民阶级虽然获得人身自由,但生活状况依然恶劣,也迫切要求进一步改变现状。资产阶级对农奴制改革后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劣,政治统治的独裁、专制也强烈不满。这些情况都造成俄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这一切也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最不稳定、最易发生社会革命的国家。
总之,俄国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处在一种最脆弱的地位。而这种情况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则是一种有利因素。
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及其与十月革命的关系
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性的沙皇专制政权,这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性任务。而这次革命的上层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革命后,中央政权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掌握。所以,综合起来看,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重要的准备。首先,它使俄国旧的统治机器在实力和能力上进一步被削弱。其次,革命中的基本力量──工人和革命士兵,在革命中经受了锻炼。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考验和锻炼,并积累了宝贵的政治经验。此外,革命后成立的工兵苏维埃政权,使无产阶级能够利用它在基层的权力,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许多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些都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与结束
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俄国特殊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暂时现象。特殊国情是指,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造成资本主义不够发达,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建立普遍政权组织的基础。特殊历史条件是指,二月革命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资产阶级还没有做好建立广泛基层政权的准备。此外,旧军队大多在前线,而且对这个新政权的态度还在摇摆不定,资产阶级还无法掌握军队的领导权。因此,使资产阶级难以在短期内对工兵苏维埃政权进行镇压。而无产阶级也没有做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暂时接受了这个政权的存在。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在敌我力量暂时平衡情况下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历史现象。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两个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冲突的,追求的政治目标也是根本抵触的,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一旦这种特定的平衡局面发生变化,这种局面就会改变。这种平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七月事件”的发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动用军队残酷镇压人民,而且开始大规模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捣毁工...
学法指导
如何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从时间上看,不仅要看当时的后果,更要看此后的长远影响。比如新航路的开辟,从当时来看,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当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而从长远来看,它逐渐地使世界连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最终带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比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积极作用主要发挥于反对国外武装干涉的特定时间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斗争的结束,它的消极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所以,从长远看,它并不是一项最理想的政策。又比如斯大林模式,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工业化过程中其积极作用突出;而从长远看,其消极作用更大,特别是二战以后,不仅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影响了东欧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并成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历史根源。
从空间上看,不能孤立地对历史事件做出评判,而要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全面地去看。比如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在于促进了英国的历史转折,也不仅局限于创造了更高的生产率。还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还具有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加剧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对外扩张和工业国之间为争夺市场和原料地之间的斗争、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等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国际影响。
从正面与反面的辩证关系来看,不要单纯、绝对地看待事物,一定要多角度、辩证地去看。比如,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也给人民革命提供了有利机会,特别是像俄国这样的国家,机会更加突出。列宁正是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辩证认识,做出了战争将引起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胜利的重要论断,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一)表解知识点
1.十月革命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