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那么想在美国买房的人买到房了吗,对于美国买房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美国房地产调控给中国什么启示。
01
美国房地产市场是怎么火爆起来的?
▌首先从什么是房利美、房地美说起。
房利美是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为了稳定住房市场而成立的,是最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可以看作是美国特色的“国企”)。房地美是第二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规模仅次于房利美。1970年由国会批准成立。
这两家公司干的活就是——“居者有其屋”,帮助美国人买房子。
它们两家的经营模式也简单——银行或房屋互助会向购房者发放贷款,“两房”买下银行们手里的住房抵押贷款,然后把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支持证券卖给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投资者,“两房”为这些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卖出抵押支持证券后,“两房”继续买入住房抵押贷款,不断循环。
因为“两房”是“政府赞助企业”,所以资本市场给予它们高于“AAA”的评级,融资成本较低,同时其担保的抵押支持证券的评级也很高,一度被视为“无风险”,养老基金这类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也大量投资。由于是近似于“无风险”的资产,所以投资机构用它创造了数以万计的衍生品交易。
但这种模式天然有缺陷,因为它其实是把购房者漫漫长长30年房贷的收益权,打包在二级市场卖给了投资者,并且不断滚动,底层资产是大量中低收入的零首付或者超低首付的房子,一旦房价下跌,或者利率上行,购买方断供,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这其中,房产价格和利率水平就成了关键。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兴起,得益于两个因为:
❶ 长期的低利率
❷ “两房”的信贷支持
▌首先是长期的低利率
2000年,正是美国互联网经济最火的时候,只要是跟“互联网”沾边的公司,股价都飞涨,经济明显过热,为了给经济降温,美联储在2000年3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总共100个基点。
没想到当时互联网经济和股市表面强盛其实身子虚弱,美联储加息的结果是刺破了泡沫,互联网公司股价狂跌,整个市场濒于危机,华尔街哀嚎一片,整个美国经济都有下滑危险。
为了稳住局面,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2001年年初起大幅度降息,2001年一口气连降11次!把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一直砸到12月11日的1.75%,到2003年再次降到1%。低利率是稳住经济的好工具,美国股市和经济稳住了,虽然从2004年起,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但到2005年,美国的利率还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利率调控下,2005年的美国经济欣欣向荣,股市接连高涨,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节节上升,债券市场井然有序,被誉为“The Great Moderation(伟大的适度)”。
当时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经济好、股市涨,大家对经济的未来信心足,房价上涨就有了有力的信心支撑,中低收入纷纷贷款买房,投机客更是大笔买入;市场利率低,只要贷款/借钱投资就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