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扶贫干部日记栏目,提供与扶贫干部日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扶贫干部扶贫日记(分享13篇)

扶贫干部日记 扶贫日记

扶贫干部扶贫日记(篇1)

  2月23日,星期二,晴

  中午12时30分,县民政局43名党员干部,分乘7辆车,不顾路途的遥远和山路的崎岖,驱车3个多小时,带着一路风尘,直奔民政局定点联系的关防乡一天门、回龙、包耳场和大磨四个村。

  下午3时40分,大部队抵达一天门村,在该村房会议室局长朱荣昌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入户扶贫要求。他强调:要帮助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一定要先了解情况,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潜力、自身愿望等摸清摸准,制定出精准脱贫规划,规划不要贪大求全,不要因循守旧,要在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摒弃以往帮扶只是简单慰问的形式,根据各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帮助贫困户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探索新模式,真正让村民得实惠,确保四个村的60户贫困户在20xx年前分批实现脱贫。

  会后,根据局里安排,我与驻大磨村的工作队员又驱车近40分钟到达联系村也是关防乡最贫困村--大磨村,一个贫困村。

  大磨村地处鄂西北边陲,山大人稀,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东与槐树乡、茅山村毗邻,南与包耳场村接壤,北与回龙村尤家沟村相连,西与陕西省山阳县交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62户,610人,现有村干部3人。全村总版图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实有耕地936亩,森林覆盖面积18000亩。全村贫困户96户300人,20xx年底低保户44户66人,五保户14人,集中供养2人,残疾人29人。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务农和烤烟,20xx年人均收入4800元。村级历史遗留债务26万余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该村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山高坡陡资源,没有森林和矿山,土地贫瘠无水田,作物收成全靠天;二是交通闭塞信息窄,羊肠小道不通车,既无电视和手机,又无商铺和药店;三是条件恶劣不留人,不见楼房和壮年,房屋多是危脏乱,留守尽为老病残;四是经济发展无支柱,一人打工养全家,指望搬迁离穷窝,最后还是一场空。

  去年底,我局根据大磨村的实际情况,决定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再次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以及年度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脱贫时序,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绘制扶贫攻坚作战图,贫困户分布图,挂图作业,一项一项抓实见效。

  下午5点10分,终于到了大磨村委会。一见面,村支书刘修斌就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大磨村一定要摘帽!

  精准扶贫,“扶持谁”是前提。该村刘支书说,村里的贫困户都是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通过各户提名、两委审核、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公示等程序确定的,致贫原因很多,因学、因病、因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还有不少是缺能力,“庄稼种了一大片,收不到百斤粮”。

  我联系的两户是该村二组的夏周录和杜龙波。我与该乡食品药品监督所刘所长一起,到杜龙波家时发现无人在家,见天色已晚,离夏周录家还远,只好回到村房等待第二天再入户。

  2月24日,星期三,晴

  早上8时,我们队员一行10人,到关防乡五楼会议室进行培训,11点30分回村,就餐。中午12时,我又与刘所长一起入户,车子把我们送到能通车的公路尽头,顺着羊肠小道,向山里走了3个小时,终于看到一位在地里挖菜的老人,老人一见到我们就认出了我,他说:“我认得你,你是县民政局的,去年还给我了700元钱,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你们都...

与扶贫干部日记相关的日记

扶贫干部日记11篇

扶贫干部日记 扶贫日记

  写周记是一种非常深入的传达方式,我们在学生时代经常会写周记。经常写周记可以提高人的毅力和耐力,但您了解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周记吗?因此,我们的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了《扶贫干部日记》的详细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扶贫干部日记【篇1】

  当我端坐窗前,当我静立村委会门前的云海边,我在想些什么?我承认有时候我陷入的思考太多了,多到像是经常走神。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先要与我的记忆中去过的地方对比一下,这已经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比了,是为了找到相似之处不再让它,克服保守的自己对于新事物的恐惧。

  可惜的是,那些记忆已经陌生,甚至当时的一些做法在此情此景下是发挥不了作用的,重新建立想法和观念是我适应这里后最先开始思考的。

  烈日与雷电交错出现在这片大山里,阴晴反复。当我们顶着烈日,迈着不习惯下坡而步履蹒跚的脚步,来到群众耕作的烟地里,他们栽下秧苗时那近乎祈求的姿势,在大山这厚重的背景下异常渺小,谁能想到幅员辽阔的西南山区的某个山坡上,有那么一群人虔诚地面对着土地耕种,而这是他们的全部希望所在。是的,如果有人能关注他们那么他们的生活可能从此转上了另外的轨道。

  雷雨还是来了,雨水携裹着山上的泥土在植被的层层过滤下,流向山脚,给人们带来了饮用的山泉,给庄稼带来了成长的动力。但这山泉流到群众家里是泛黄的,工作队的净水器堵了,我们不敢妄议水的质量。群众一句“习惯了”更凸显出工作队的不习惯。饮用水的净化,净在人们嘴里,甜在大家心里,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去做。

  三岔河边,水流淙淙,河两边树枝摆动,与河滩上不知名的小花一同描绘出生动的田园景色,而这种生动的宁静却是因为去年的山洪淹没了宝贵的三百亩田地。无法想象去年的三岔河水像疯了一样去吞噬那片长势喜人秧苗,水田复耕不只是去掉浮沙,扶贫也不只是扶起这群相比而言贫困的群众,我们要去掉的是蒙在群众心上的灰尘,扶起的是群众的志气和希望,没有什么比得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可贵。

  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了就不想回来。这无奈的话语,似乎是我们每个工作队员的内心写照。路的颠簸太久会消逝我们对这个地方的爱,这是刚驻村时最真实的想法。好在现在通组道路硬化施工已经如火如荼,用自己的行动去巩固我们对新华村的感情,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也是扶贫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新华每改变一分,我们会高兴十分。与细微处下功夫,即便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小,我相信当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这群三岔河畔勤劳的人民露出笑容,那笑容会刻在自己心上,陪伴自己一生。希望多年以后我关于新华村的记忆充满欣慰、满足和感动。毕竟我现在所努力的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诺言。

扶贫干部日记【篇2】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

与扶贫干部日记相关的日记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