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散文经典栏目,提供与散文经典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爱情散文经典

爱情散文 散文经典

  枝头上会缀满一个个又香又甜的桃子,桃花将以另一种形态获得丰盈的生命。更何况,明年春天,桃花依旧绽放如初。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带来的爱情散文经典,欢迎阅读。

  爱情散文经典

  谁来陪我看桃花

  阳春三月,最后一抹料峭的春寒已被温柔的春风吻去。铺天盖地的万紫千红,将春的繁华热闹演绎到了极致。我喜欢看一垄垄的麦田毫无保留地铺展葱绿;喜欢观一畦畦的油菜花无拘无束地流露鹅黄;喜欢赏一棵棵玉兰争先恐后地涂抹纯白……最爱的还是品一树树桃花诗情画意地渲染嫣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顶着明媚灿烂的阳光,沐着三月和煦温暖的春风,一片片浪漫唯美的嫣红,覆盖了山岗旷野和道路河湾。眼眸里瞬间涌现出不可思议的惊喜——桃花真的绽放了吗?清楚地记得前两天她还无精打采地拖着瘦骨嶙峋的枝干,丝毫没有丁点生命的征召和迹象,更不用说开花了。可是现在,朵朵桃花娇艳争妍,宛若无数充满灵性的精灵摇曳在枝头,让人心灵顿生浪漫之情。再看一樘樘灰褐色的枝干,在桃花的映衬下,竟也溢出了生命的鲜活和精神,显得风姿绰约。嫩绿的桃叶细若眉黛,在花丛中若隐若现,恰如其分地衬托了桃花的妩媚和娇羞。

  桃花不及兰花雅致秀丽,不及荷花娉婷玉立,不及牡丹端庄大方……可是我独对桃花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我出生于桃花绽放的三月;也许是因为桃花有关于家乡的记忆;也许是桃花容易引发我的多愁善感;也许是桃花独特的风韵……也许没有也许,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像生活中总会莫名其妙喜欢一件毫无用处的物品,钟情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倘若春天没有灿若云霞的桃花,就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单调黯然。只有这娇嫩婉约的桃花,才能让春天繁复而美丽。桃花,是春天的气息,是春天的生命,是春天的灵魂,要不为何春天又美其名曰“桃花春”呢?经过炎夏暴风骤雨的洗礼,瑟秋凄凄婉寒霜的磨砺,隆冬鹅毛大雪的的浸润,只为等三月来,便开得如火如荼,不管不顾。就像一场飞蛾扑火的爱情,一生有过一次的投入和追寻就足够。

  踏入桃花林,恍若置身于浪漫的童话世界。一株株的桃树含笑伫立在天地间,桃花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一团团地在枝头展露笑靥,颇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味道。花朵姿态万千,有的毫不吝啬地恣意绽放,尽情舒展五片花瓣,轻吐芊蕊,一抹嫣红,宛若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稍一展露便风华无限;有的含蓄内敛地含苞待放,花瓣半露半藏,似胆怯羞涩的女子欲语还羞,表露烂漫纯真的情感;有的还只是沉默不语的花骨朵,一粒粒滚圆滚圆的,仿佛颗颗红豆悬挂枝头,传递相思和恋爱的讯息。这个春天是以桃花的形态表白爱情吗?

  随便伫立于一棵桃树下,看满树桃花灿烂如火,流光溢彩,一种婉约别致的诗情流入指尖:“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轻轻嗅着阵阵若有若无的清香,一种明媚温暖之意深入骨髓。如果可以,我愿意化身一朵桃花,与春风一共歌唱,同蜜蜂一起舞蹈,和绿叶一同攀谈,抛却尘事纷扰,笑看潮涨潮落,静观云卷云舒。

  缕缕暖暖的春风轻轻拂过,花瓣离枝,天空瞬间飘起了阵阵花瓣雨,好像一只只的蝴蝶翩翩飞舞,旋转,最后跌落在头发上、肩上、地上。心情也随着落花变得伤感起来,不禁想起崔护的故事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开,却人去楼空,倘若花开永不谢,缘分不会去,爱情就不会散,该有多好。可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

  捧起一簇落花浅浅地闻了闻,我忆起...

与散文经典相关的爱情散文

周国平散文经典散文《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散文 散文欣赏 经典散文
周国平散文经典散文《人与书之间》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

  态,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同学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我成了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读得入迷。老师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这一点认识,对于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遇俱佳,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如果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个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寻找类似的东西。最早使我领悟哲学之真谛的书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一本著作残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未经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犹如抽象概念迷雾中耸立的三座灯塔,照亮了久被遮蔽的哲学古老航道。我还偏爱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休谟,因为他们教我对一切貌似客观的绝对真理体系怀着戒心。可惜的是,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相比之下,文学艺术作品就更能保持多义性...

与散文经典相关的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经典的回答

经典散文

  一个人得走过多少里路程,才配得上人的称号?

  对,一只白鸽子得飞过多少个海洋,才能在沙滩上睡觉?

  对,这些炮弹得飞多少回,才能永远禁止掉?

  朋友,回答就在风中飘,回答就在风中飘。

  一个人得抬头多少回,才能看到蓝天照?

  对,一个人得长多少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呼号?

  对,得死多少人,他才明白人已死得不算少?

  朋友,回答就在风中飘,回答就在风中飘。

  一座山得经过多少年,才能夷平为海道?

  对,有的人得活多少年,才能把自由争到?

  对,一个人能摇头多少回,假装啥也没看到?

  朋友,回答就在风中飘,回答就在风中飘。

与散文经典相关的经典散文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