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清平调栏目,提供与清平调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清平调》,是邓丽君于20世纪90代初,邀请当时新生代的作曲家曹俊鸿,将唐代文坛巨擘李白同名七言名绝句谱成的新曲。邓丽君仅录制半首歌后即去世,录音档一录完整封存超过20年,也躲过上世纪96年香港宝丽金公司大火劫难。2015年5月8日17时8分,由王菲进录音室重新录制成隔空对唱单曲版本《清平调》将全球发行,MV也将于同一天全球首播。

清平调其一李白赏析翻译

清平调其一李白 清平调其一李白赏析 关于清平调其一翻译

  《清平调·其一》通过对白牡丹的赞美,来比喻杨贵妃的美貌,塑造出了娇艳美丽的杨贵妃形象。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调其一李白赏析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调·其一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创作背景:

  清平调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诗歌点评:

  这一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

与清平调相关的实用资料

《清平调·其一》注释及译文

清平调其一 注释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译文

  《清平调·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调·其一》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清平调·其一》注释及译文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鉴赏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

与清平调相关的国学知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 清平调

  爱读诗的出国留学网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

与清平调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