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祭夫文栏目,提供与祭夫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祭汶川大地震文

地震
散文标题: 祭汶川大地震文
关 键 词: 地震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戌子季春,蜀域地撼。山崩石摧,檩倾垣颓,河川恣肆,路桥坍裂,其地震乎?其地撼也。呜呼!骨肉相连,转瞬成阴阳两界,泪眼望,无语潸然。昔天府之国,富庶沃野,竟成人间创痍之地。夫呼天抢地者,奔走相携者,扶老哺幼者,救死扶伤者,众而趋之。罹难之隙,大爱无言;死生之间,丹心可鉴。??曾记得,一豆微光点燃知识的力量,划破黑暗的碎片,让童稚的眼神不再惊恐;三片豆腐咀嚼爱情的涵义,浸染美丽的誓言,让相濡的身影不再孤单。执子之手,握定汝之今生,碧血原一脉,本是同根宗;山呼之声,铭记吾之前世,丹心本一家,最好亲弟兄。悲夫!不忍见;哀哉!不愿离。山寂寂无声声哽咽,水涔涔有泪泪涕横。十余日,六万余众殁,二万余众去,四百万余众流离。举国感殇,万民悲绝,峨嵋含泪,杜鹃啼血。巴山惊,蜀水恸!??恨苍天不公,弃骸骨于桑梓;叹华夏有情,捐温暖于心髓。十万神兵,救黎民于废墟,白衣天使,挽生命于沉疴。一袭玉兰映残阳,托起重生的曙色;一身橄榄挡淫威,挺起钢铁的脊梁。夫志愿者,发心于喟,忘死身先,怎一个义字可得?仓廪开以赈济,舟舆载以驰援。怎能忘——主席躬身于帐篷凝然抚慰,总理涉足于瓦砾悲兮高呼。国之殇,全民同泣。逝者如斯,生者图强,炎黄一脉,手足一同,众志成城,缮我家园,合舟共济,感地动天。须明日,民之乐土,国泰邦安。??呜呼。伏兮尚飨!

喜欢

...

与祭夫文相关的散文吧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一)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自主欣赏”栏目下的第二篇文章。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年)为悼念他的侄子韩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唱。”(清・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它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古绝唱,影响深远。

  读《出师表》让我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实为诸葛亮为君尽忠的无奈誓言。《陈情表》中的李密进退两难、狼狈不堪之境,实让人同情。《陈情表》实为为亲尽孝的真实谎言。这两篇文章没有给我太多感动,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不忠不孝”,不过还好,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让我成了一个“友”人。这篇文章没有前两篇文章里或告诫、命令,或乞求、小心伺候的语气,而是神情恍惚、语无伦次、自言自语的絮叨,没有那么多对仗、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没有华丽的铺陈、曼妙的转身、巧妙的点睛、有力的收束,只有朴素的语言,用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悲戚忧惧。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读完此文,我有许多感触。首先,叔侄间的骨肉亲情让我感动。作者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依靠哥哥嫂嫂抚养长大,幼小的韩愈与老成在孤苦伶仃中相依为命、情同手足,“未尝一日相离也”,彼此成了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顺风顺水中的亲情固然让人艳羡,但大风大浪中的相依更让我们动容。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作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他们,更明白双方对于彼此的意义所在。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悔恨,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怎能不令人动容?

  其次,听闻侄子突然病死的噩耗后,作者那种神情恍惚之态着实让我心痛。韩愈本以为他和侄子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再接他来同住,多么美好的心愿。但世事无常,没想到韩老成会突然病死。闻此噩耗,作者压根不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不可能长者、衰者存全而少者、强者夭殁?那种意外、震惊之情不言而喻。作者连用三个“乎”字,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质疑的语气。由于惊疑、悲痛而神志恍惚,他感觉像是做梦一般,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仍然觉得老成之死的消息是误传,“非其真耶”。这种感情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至亲至爱的人毫无征兆地离去了,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然而,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最无情的印证。天意难料,理不可推,韩愈这种强烈的不愿意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情感表露无遗,此种恍惚之态让人心痛不已。

  再者,文中宦海人生的感慨也让人嘘唏。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城谋生,二十五岁后在朝廷...

与祭夫文相关的读后感范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十二郎文原文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

  韩愈有兄三人,长韩会,仲韩介。十二郎名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韩愈二岁丧父,亦由长兄韩会与嫂抚养成长。从小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因年龄相差无几,虽为叔侄,实同兄弟,彼此感情十分亲密。这篇祭文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幼年往事,融注了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被前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雅颂四言韵语,或用骈体。韩愈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别有天地;或用四言,而气势飞动,另具风采,诚为祭文中情文并茂的名篇。

  【原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

  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

2014高考作文素材:祭乌鸦文

高考作文 2014高考作文素材

  2014高考作文素材:祭乌鸦文

  鸦兄:

  弟不幸闻其遭际,念之不胜悲恸。鸦兄尝学歌于桂枝,如何又闹出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况君英明一世,奈何糊涂至此?而今落入人手,弟不悉尔生死沉浮,故聊作文一篇,生则驱邪,死则谢后世。

  吾尝闻兄偶遇鹰抓羊,便有此念头。鸦兄好不糊涂!先者,鹰本天生食地游者,利爪钢嘴君有之乎?其器不备,此君遭患第一原因也。再者那鹰自鹫峰如天降陨石,君有如此之势乎,所谓力不足而强为之,不败则已矣,即败悔之晚矣。君当思己之利,虑己之能,不可 妄自揣摩他人,做好分内之事亦足矣。

  既学之,则思之。君忘之乎?不可师心自用。鹰有挟灵云之势,君亦有哀万物之声,君初何不兼而用之。使山羊闻声而丧胆,使牧者闻声而受惊,君亦趁此时活掉山羊何其易呼?呜呼,有如此之势,而为己顽固思想所封,极力模仿,生搬硬套,终至牧者之手,君实有胜之势反为败家,实为天下人笑。君寻记莫要邯郸学步。

  学问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能亦如也。君为鸦非鹰,君需谨记自己的姓氏。数典忘祖者,罪不容诛,忘姓迷本者,无知不可免。此世不同于往日,分工越来越细,每人专司一职,倘若尽心焉,亦足以显于众庶之中,成为鹤立鸡群者,行行出状元此之谓也。若君性命免乎,愿君归家教子掌握好自己的本能。美食不可贪,钱财不可贪,美色不可贪,已无人不知矣,孰不知有时候非己所能为之的本能亦不可学。是故中国功夫所精其传门之武艺者亦能成主英盖一方的豪杰。莫管外来和尚念啥经,先要念好自家经。

  言至此,弟仍不禁痛哭流涕。侬今作文人笑痴,他年述者知是谁。是的,弟已尝犯此大忌,只因幸运之神照顾几次免于灾难。唉,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旧相识。吾定将兄之事迹刻入碑文,遗于后世,警后人莫学此类耳。

  午夜时分,外面“呜呜呜呜”是君之声乎?君之魂不散兮名未记,撒金纸一篮,化为灰烬,君之去兮,曾记否,君之名:乌鸦也。

  公元++年

  余弟:人

  高考满分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全国各省市零分作文汇总

...

2006河北高考作文试卷:祭乌鸦文

2006河北高考作文试卷

   鸦兄:

    弟不幸闻其遭际,念之不胜悲恸。鸦兄尝学歌于桂枝,如何又闹出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况君英明一世,奈何糊涂至此?而今落入人手,弟不悉尔生死沉浮,故聊作文一篇,生则驱邪,死则谢后世。

    吾尝闻兄偶遇鹰抓羊,便有此念头。鸦兄好不糊涂!先者,鹰本天生食地游者,利爪钢嘴君有之乎?其器不备,此君遭患第一原因也。再者那鹰自鹫峰如天降陨石,君有如此之势乎,所谓力不足而强为之,不败则已矣,即败悔之晚矣。君当思己之利,虑己之能,不可 妄自揣摩他人,做好分内之事亦足矣。

    既学之,则思之。君忘之乎?不可师心自用。鹰有挟灵云之势,君亦有哀万物之声,君初何不兼而用之。使山羊闻声而丧胆,使牧者闻声而受惊,君亦趁此时活掉山羊何其易呼?呜呼,有如此之势,而为己顽固思想所封,极力模仿,生搬硬套,终至牧者之手,君实有胜之势反为败家,实为天下人笑。君寻记莫要邯郸学步。

    学问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能亦如也。君为鸦非鹰,君需谨记自己的姓氏。数典忘祖者,罪不容诛,忘姓迷本者,无知不可免。此世不同于往日,分工越来越细,每人专司一职,倘若尽心焉,亦足以显于众庶之中,成为鹤立鸡群者,行行出状元此之谓也。若君性命免乎,愿君归家教子掌握好自己的本能。美食不可贪,钱财不可贪,美色不可贪,已无人不知矣,孰不知有时候非己所能为之的本能亦不可学。是故中国功夫所精其传门之武艺者亦能成主英盖一方的豪杰。莫管外来和尚念啥经,先要念好自家经。

    言至此,弟仍不禁痛哭流涕。侬今作文人笑痴,他年述者知是谁。是的,弟已尝犯此大忌,只因幸运之神照顾几次免于灾难。唉,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旧相识。吾定将兄之事迹刻入碑文,遗于后世,警后人莫学此类耳。

    午夜时分,外面“呜呜呜呜”是君之声乎?君之魂不散兮名未记,撒金纸一篮,化为灰烬,君之去兮,曾记否,君之名:乌鸦也。

    公元++年

    余弟:人

 

...

小学二年级
作文标题: 祭
关键词: 小学二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为:《祭》,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敲下一个字的标题,不由得自己也有些愣——祭,很冷的一个字,却可以表达很暖的怀念和期盼。——题记

早上走过一所小学,看见几个小女孩穿着亮丽的裙子,稚嫩的脸上满是兴奋,显然精心打扮过,是要登台演出的。我向校内望去,望见红色的舞台,在风中早早地就立了起来,整个学校虽然是静寂无人的,但已早早地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我想起我已经忘记了这一天。曾经我那么渴望的日子,在近一年的中学生活中竟然就这样无痕地被抹去了。我停住脚步,闭上眼,眼前依稀浮现出那个扎着红头绳的女孩,拿着气球,背着书包,化着不符合年龄的装,蹦蹦跳跳地走近,笑得很难看。她在日光下弹琴,却在弹得起兴的时候电子琴的电池突然没了电,就那样毫无预兆地在同学们面前出了丑,却也没有在意,但只好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哼着半段未完的歌曲——

那是自己的节日呵,老师不会留作业,会放假,同样会得到礼物呢。

为这样简单的理由快乐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远了呢。现在的我穿着臃肿的校服,戴着眼镜,沉重的书包压在肩上,莫名地觉得和那些孩子已经有了很远的距离。其实不是人远了,是心远了。母校也搬走了,原来的教学楼站在原来的位置,承载着我的回忆,那样的不知所措,就像现在站在这里的我。

祭,大概是对童年的祭奠。

学校里一如既往的阴沉,没有人因为这个日子而停下手中的笔。不禁对同学开玩笑说:“真是不公平,小学在联欢,我们还要学习。”没料到同学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已经是少年了啊,为什么要过儿童节?”是啊。我不禁用手抚摸左胸前的团徽——既然已经入团,为什么还是用这样的思维来考虑事情呢?我晃了晃昏昏沉沉的脑袋,继续投入到题海之中去……


祭,也许是对过往的送别。

回到家,打开电脑,日历上显示“儿童节”。打开音乐盒,随机之间播到了一首歌,于是固执地单曲播放。

反反复复中,我懂得了——

祭,是对过往的祭奠,也是对未来的向往。在人生中,我们都在等一个晴天,找一份快乐,而却总是忘记,送走了风雨才能迎来晴天,埋葬了过往才能让未来开花,祭奠那些逝去的日子,我们才会握紧幸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忧伤,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祭奠忧伤,迎来灿烂。

哦,我忘了说,这首歌的名字叫《等一个晴天》。

...

2013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祭乌鸦文

高考满分作文 2013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3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祭乌鸦文

  鸦兄:

  弟不幸闻其遭际,念之不胜悲恸。鸦兄尝学歌于桂枝,如何又闹出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况君英明一世,奈何糊涂至此?而今落入人手,弟不悉尔生死沉浮,故聊作文一篇,生则驱邪,死则谢后世。

  吾尝闻兄偶遇鹰抓羊,便有此念头。鸦兄好不糊涂!先者,鹰本天生食地游者,利爪钢嘴君有之乎?其器不备,此君遭患第一原因也。再者那鹰自鹫峰如天降陨石,君有如此之势乎,所谓力不足而强为之,不败则已矣,即败悔之晚矣。君当思己之利,虑己之能,不可 妄自揣摩他人,做好分内之事亦足矣。

  既学之,则思之。君忘之乎?不可师心自用。鹰有挟灵云之势,君亦有哀万物之声,君初何不兼而用之。使山羊闻声而丧胆,使牧者闻声而受惊,君亦趁此时活掉山羊何其易呼?呜呼,有如此之势,而为己顽固思想所封,极力模仿,生搬硬套,终至牧者之手,君实有胜之势反为败家,实为天下人笑。君寻记莫要邯郸学步。

  学问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能亦如也。君为鸦非鹰,君需谨记自己的姓氏。数典忘祖者,罪不容诛,忘姓迷本者,无知不可免。此世不同于往日,分工越来越细,每人专司一职,倘若尽心焉,亦足以显于众庶之中,成为鹤立鸡群者,行行出状元此之谓也。若君性命免乎,愿君归家教子掌握好自己的本能。美食不可贪,钱财不可贪,美色不可贪,已无人不知矣,孰不知有时候非己所能为之的本能亦不可学。是故中国功夫所精其传门之武艺者亦能成主英盖一方的豪杰。莫管外来和尚念啥经,先要念好自家经。

  言至此,弟仍不禁痛哭流涕。侬今作文人笑痴,他年述者知是谁。是的,弟已尝犯此大忌,只因幸运之神照顾几次免于灾难。唉,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旧相识。吾定将兄之事迹刻入碑文,遗于后世,警后人莫学此类耳。

  午夜时分,外面“呜呜呜呜”是君之声乎?君之魂不散兮名未记,撒金纸一篮,化为灰烬,君之去兮,曾记否,君之名:乌鸦也。

  公元++年

  余弟:人

  高考满分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