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栏目,提供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简介

端午节的习俗简介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简介

  端午节其实不只有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哦,可能还有许多你从未听过的,快来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简介

  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文中的“飞龙”即是龙舟。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型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古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

  一直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实用)

端午节的习俗实用 关于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实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的习俗介绍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经典)

端午节的习俗经典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经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吧,数一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经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经典)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202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介绍

端午节的习俗介绍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介绍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那你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什么习俗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介绍

  端午节的习俗

  风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风俗8: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是中国的端午节,原为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由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杀,后来又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一般而言,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时尚,将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最终形成了今天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本来...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最全)

端午节的习俗最全 最全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止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哪些其他习俗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最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最全)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

  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七、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们能够免受虫、蛇的伤害。

  八、采百药,防御疾病

  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实用)

端午节的习俗实用 端午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你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端午节的习俗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实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实用)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汉族人民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午日节、端午、重五、艾节等等。

  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大致还是相同的。在端午这天,一般有下面八大民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

  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七、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各地

各地端午节的习俗 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大家知道我国传统文化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各地区域的端午节习俗是怎样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各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各地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最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最新端午习俗 端午节习俗精选 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纪念我们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伟人的英雄事迹的,你知道有哪些习俗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最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屈原。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这是民间信仰中崇拜龙的一种形式,借龙的神威祈福、辟邪。赛龙舟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二、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北方大多以吃甜棕为主,南方则更偏爱咸粽。

  三、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在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四、跳钟馗、悬钟馗像

  跳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五、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俗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拴上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的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给带来一年的好运。

  六、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等俗语。但现代科学研究标明,雄黄酒外用尚可,内饮则有害,需慎重。

  七、写符念咒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因此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而且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例如说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等。

  八、插艾条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因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有什么禁忌

端午节的禁忌 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藏深厚,传统的节日也有很多,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讲讲端午节,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吗?还有端午节有什么禁忌需要注意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扒龙舟

  每年的端午节前择吉日,龙船就下水,水手开始训练,直到训练到端午节参加比赛。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要借龙之神威祈福消灾。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会洒扫庭除,将艾草与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能够招百福,菖蒲可以辟邪,一同插在门上以祈求福佑,驱除邪祟。

  3、洗草药水

  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洗草药水可以治皮肤病,去邪气。草药水就是古籍中记载的沐兰汤,用菊科的佩兰或草药煎水沐浴。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温、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已经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但是传统节日的风俗一直在延续,这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年幼的孩子或许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但是等到长大了,家里的老人会告诉他们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这是文化的传承。

  推荐阅读:

  高考期间有哪些食物不能吃 有哪些禁忌

  中考填报志愿有什么技巧有哪些

  芬兰留学有哪些学校 热门专业有什么

  描写寒食节的诗词有哪些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习俗 端午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同学,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包粽子

  做法:将糯米泡一夜,然后把花生米、豇豆泡6小时以上,五花肉切块加酱油、姜、料酒、糖和盐浆一夜。把粽叶泡软,取一片粽叶折出一个三角,放一勺米,再放豆、花生米、肉和枣,最后再放一勺米。用手压实米,把粽叶从上往下折叠,叠成三角形,用棉线绑结实。在高压锅放进没过粽子的水,上面压一个盛水的盆,盖好锅盖,扣限压阀烧开一个半小时即可。

  2、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3、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4、喝雄黄酒

  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观,寺庙向施主赠送佩带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为艾草、菖蒲以及雄黄都有驱虫杀毒作用,过端午节洗艾水澡、悬艾、缠五色丝、饮雄黄酒等,成了普遍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消灾。

  5、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6、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

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的端午节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