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案从推出便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指责,他们担心这会令出色的芬兰教育体系失去以往的优势,并从国际PISA教育体系排行榜的榜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事实真的如此吗?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Anneli Rautiainen和目前正担任哈佛教育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的芬兰教育专家Pasi Sahlberg对这些批评之声一一做出了回应。
什么是PISAPISA,全称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观点1:学生从此不在课堂里学习,教师将与学生到传统学校环境以外的地方进行“实验式地”教与学,教学变成“基于现象的”。
专家回应:“基于现象的”方法是学习途径之一,多种教学法并用才是重点。教师应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观点2:从此不再需要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菜市场”,学生们在这里“采购”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
专家回应:未来不再需要封闭式的教室,教学实践也将改变,学生们不必在座位上听讲,而是可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当然这取决于学校将如何付诸实施。
观点3:学生一旦做出“错”的选择,将影响终身——例如有人“重数理”而“轻语言”,有人则相反。
专家回应:芬兰从来没有重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所有科目同等重要。教学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们更宽泛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独专一门。
观点4:学生将自行决定他们希望取得的成绩,然后学校分配给他们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其中的风险是原本能达到更高成绩水平的学生为了能够轻松学习而降低了目标。
专家回应: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标准是在课程纲要中定义的,而以前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分数是如何评出的。现在教师将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自己希望设定的目标,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中去后,学习的动机会大大增强而非减弱。
观点5:学生不再按传统方式分班,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成团体。
专家回应:教师会从始至终对学生们负责,组成学习小组是为了确保课程纲要中设定的目标可以达成,学校将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观点6:过去一直得满分的学生将不再显现出优势,因为现在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了。
专家回应:有时背诵是必要的,例如乘法表。但是新课程纲要强调的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如学习方法的学习、批判性思维、人际互动技能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
观点7:所有以往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教学方法统统被摒弃了。
专家回应:芬兰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但这可不是让学生们“瞎胡闹”,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
观点8:从此不再布置作业了。
专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