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计量日的由来栏目,提供与计量日的由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与意义

世界计量日由来 世界计量日意义

  5月20日,不止是520情人节,也还是520世界计量日。那大家了解世界计量日的由来与意义吗?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世界计量日的由来与意义,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

1589129429.png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世界计量日的意义

  计量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是所有科学赖以发展的支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商贸、医疗,国际留易,到最尖端的科学机高新技术领域,计是时时刻刻都得到实际的应里,计是学是所有科学发展的技术基础,它的重要作用无需人们颂扬。仟何工业产品、商交易、科技成就、科学实验的背后不可能没有计量的支撑,虽然人人需要计量,处处利用计量,但计量的意义和作用却很少为因计量受益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这是国际组织把每年的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的原因之一。通过庆祝世界计最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地认识计量,自觉地使用计量,有力地支持计量,使计量更好地为工业,科技、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发展历史

  1999年10月11日至15日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召开,为了使各国政府和公众了解计量,鼓励和推动各国计量领域的发展,加强各国在计量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并得到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认同。

  1875年5月20日是20个国家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这就是米制的摇篮。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科学专家委员会即"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管辖。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

  从2000年5月20日起,世界各国开始了宣传世界计量日一系列活动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在2001年OIML主席理事会上宣布,鼓励各国的国家计量机构利用5月20日世界计量日开展活动。"世界计量日"的确定,使人类对计量的认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使计量对社会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拓展:历届主题

  2020年:国际主题为"测量支撑全球贸易",中国确定特别主题为"计量精准战'疫'、助力复工复产"。

  2019年: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 Fun...

与计量日的由来相关的实用资料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及意义(统计)

计量日的由来 计量日及意义 统计世界计量日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计量的东西,电子秤、水表、电表等,这些都是计量的工具。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计量日的由来及意义(统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及意义

  为纪念18xx年《米制公约》的签署,每年的5月20日被设立为世界计量日。《米制公约》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支撑了科学发现和创新、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环境保护。

  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长度皆在16厘米左右,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间一拃的长度,与“布手知尺”相吻合。古人深知用人体作长度标准误差很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寻找一种复现性较好的自然物来定义一尺的长度。

  《汉书·律历志》记:“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一为一分。”黍和栗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栗即小米,古代又称稷。黍子多为椭圆形,有白色、黄色和褐色多种。《汉书·律历志》所说的“一黍之广度之”,即选用中等大小的黍横排,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比起“布手知尺”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准确度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要求。

  千钧一发:“钧”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衡制计量的单位。1钧=30斤,1斤=16两,1钧=480两。“千钧一发”成语出自《汉书》,汉时1两约合15.6克,1钧即等于7488千克,“千钧”重量应在748.8万克也就是7.48吨以上,可想而知一根头发丝怎么可能禁得住这样的重量,以此形容情势非常危急。

  福生于微:“微”其实是我国古代量值极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根据《察伟算经》记载,“忽,十微。微,十纤”,也就是说1忽=10微,1微=10纤。前文曾提到,1寸=10分,1分=10厘,1厘=10毫,1毫=10丝,1丝=10忽,1忽又等于10微,由此推算1寸=1000000微,这也印证了《辞海》所注,微“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足见“微”的量值真可谓是“微乎其微”。比喻福分产生于极微小的因素,福气在于微小因素的不断积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和“厘”是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1寸=10分,但历朝历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孙子算经》载,“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到了宋代。“秒”改成了“丝”。“里”在这个成语中是指长度计量的单位,但在古代“里”起初是居住单位、面积单位,之后才逐渐演变为长度单位。

  元朝幅员广阔,交通发达。海外贸易也得到发展,与日本、朝鲜、印度以及波斯湾沿岸各地都有交往,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国来的就相当多。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罗盘、印刷术都在此时经阿拉伯传入西欧。为了便于与各方面、各地区商贸的往来,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在秤锤上刻不同的文字:汉字、回鹘蒙文、巴思八文和波斯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字在小小的秤锤上同时出现,除加强了蒙、汉、藏名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外,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外国人到中国经商的需要。

  元立国后,基本上沿用了宋代原有的典章制度。宋代度量衡由国家规定专管商务贸易的太府寺掌管,禁止民间私造。《元典章》中规定:凡斛斗秤尺,须行使印烙。官降法物。还规定凡改年号即铸造器具颁至全国。这一点在元秤锤上反映得十分突出。迄今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元代秤锤甚多,仅所见就有300余件,其中有年号的共247件。元代秤锤铭文的内容包括铸造的年代、地名、长官等外,有些锤上还铸有锤重和最大秤量。反映出元代杆秤已发展到一...

与计量日的由来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