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那一代人的高考[微博]是怎样的?在广州工作十几年的苏冬说,他1995年参加高考,当年已经有了“家长[微博]陪考团”,老爸当后勤,老妈当陪考员,甚至还时髦地雇上专车接送。跟所有读书好又长得不错的文科班班长一样,他想起高三备考时段,只记得一件事,“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同学,天天都在给不同的文科班妹纸辅导数理化”。 备考:天天给妹纸辅导数理化
说起高考,自称当年一门心思要考上大学跳出大西北的苏冬窃笑,他说自己“作为一个认真学习的文科班班长”,当时座位在第二排,周围围绕的统统都是女孩子。所以,自己每天一下课,都是在给各种女生辅导各种功课。
至今,苏冬仍对那些抱着习题袭来的文科班女生念念不忘。“我特别记得,有一个女生请教完数学又请教政治,给她讲完政治,她又掏出了英语。我纳闷啊,她英语明明比我好啊。”据苏冬自己交代,直到大学,他和自己高一的同桌,也就是后来的苏太太说起这事,他才恍然大悟,当年妹纸是借习题之名“暗送秋波”。“我当时很单纯,一门心思要考大学,哪里想得到这些……”
赶考:老爸借车送考还当大厨
别以为父母陪考是现在才有的事,70后考生的高考背后,已经有了强大的陪考团。苏冬说,高考时,考点离家比较远,爸爸专门借了一辆车,还找来一个司机,专职负责接送自己。而老爸则在家当起后勤大厨,准时献上各种可口饭菜。不仅如此,苏妈妈还全程陪考。就跟现在一样,他在里面考试,苏妈妈就在外面守,考完就接他回家。而当年还是7月高考,考场外炙热难耐,很多陪考家长干脆带上凉席、零食,大伙一块聊天吃东西等孩子。
虽然高考三天父母十分重视,但苏冬坦言,当年的家庭对孩子高考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今天。他说,当时自己家就住铁路边,离铁路最近大概就5米,而房间一墙之隔就是家里的电视,晚上复习时家里的电视从来没关过。虽然现在想来环境挺差,但也没受影响。他说如果是现在自己女儿高考,他肯定不敢这么“随性”。
经过高考“非人”考验之后,苏冬顺利考上复旦大学[微博]。大学里最开心的事,便是大二时成功虏获远在西安上大学的苏太太的心。苏冬和太太高一是同桌,当年的苏太太天天上课吃零食,为防止他打小报告,还实行贿赂政策,令苏冬“很不喜欢”。后来,文理分科,两人不同班了反而成了好朋友。后来的后来,他们在一起了。
■同题问答
“高考复习太苦了,
我死也不要复读”
新快报:对你而言,高考最难忘的是什么?
苏冬:最后一科考完历史后,以为自己考得不好。但心想不管成绩怎么样,我都要去上大学,就算是烂学校也无所谓。高考复习太苦了,我死也不要复读。
新快报:许多人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但现在这种几率貌似越来越小。你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吗,或者说“知识改变命运”?
苏冬:知识肯定可以改变命运。我能从西北来广东,全靠上大学。但你要说作用多大,很难说,甚至现在可能越来越小。
新快报:你认为中国高考应如何改革?
苏冬:我觉得应该改革大家对于高考的理念,应该调整与高考配套的专科教育和各类技校的考试体系,让很多孩子在除了高考之外,有更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