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去年迎来第一批300名学生。日前记者从该校获悉,2015年港中大(深圳)将从全国22个省市计划招收600名学生。其中广东省、浙江省计划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作为深港合作办学高校,港中大(深圳)不仅肩负着为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新路的使命,还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驱动力。日前,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致力于透过粤港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综合发展。
招生扩展至全国22个省市
记者:教育部批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置的首批本科专业为: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2014年开始招生。一期阶段(2014~2017年)在校生规模为3300人,二期阶段(2018~2021年)为6200人,三期阶段(2022~2025年)为11000人。2015年学校计划增设哪些专业?是否延续去年的招生方式?
徐扬生:2015年理工学院将招生,计划招收统计学与大数据、电子信息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经管学院将新增金融学专业。目前还有待教育部正式批准。去年首批招生在17个省市开展,今年拟增加陕西、黑龙江、天津、河北、辽宁5个省市,招生省份扩展到22个省市。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计划按照综合评估录取模式,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大学入学测试和考生高中学业水平,综合考虑,全面评估学生水准进行录取。这种录取模式在去年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今年将按去年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高考成绩占录取成绩的比重目前还没有确定。
培养新时代的引领者
记者:港中大(深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徐扬生:首先,学校实行导师制,学生从大一开始有机会从事科研。一般的大学是没有的,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有机会接触科研。我们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AP课程,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其次,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企业实习机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再次,学校营造国际化环境,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每个同学都有去国外交流的机会,与国际接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条件。
鼓励教师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学校在制度上保证教师创新,比如教师的薪水结构与一般高校不同,全年只发九个月工资,剩余三个月学校鼓励教授从事科研走出去,到社会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当然,对新聘教授我们会适当考虑在前期支持。
记者:港中大(深圳)开办的专业是以符合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徐扬生: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专业人才,如工程师、会计师,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有独立的思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和胸襟。我们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够适应现代化。学校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综合思考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
支持年轻人创业创新
记者:深圳该如何营造创新环境?港中大(深圳)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徐扬生:与北京不同,深圳的经济发展靠不了国企;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