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秋节的风俗栏目,提供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之为中秋,那么大家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以及风俗吗?,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在秋季祭祀月亮。当时,月亮被视为丰收的象征,人们会在秋季收获之后,祭祀月亮以表达对丰收的感谢和对未来的祈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也就是后来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还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古代帝王有关。据传,古代帝王为了祭奠月亮,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亲自到京城外的坛庙祭祀月亮。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习俗,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此外,中秋节还与一些神话故事结合在一起,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这些故事使得节日更加充满浪漫色彩。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农历一年中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提起中秋节的习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赏月和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1、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是菱形的,后来才演变为圆形。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灯笼

  中国南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中秋节夜晚提灯笼,或将灯笼挂在门前。

  3、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在台湾,中秋节,全台湾放假一天。至今,台湾一般民众仍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

  4、兔儿爷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5、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6、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7、穿行南浦桥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8、桂花鸭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合集14篇

中秋节风俗作文 中秋节作文

  作文写作是学生必须提高的重要技能之一,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带来无限的美好感受。您知道写好作文的精髓吗?您的需求是我们的动力我搜集到了这些内容:“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阅读本文将会帮助您更加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作文(篇1)

  农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作文大全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汇集

中秋节风俗作文 中秋节作文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1

  中秋节前几天时,家家户户都要买好月饼、水果等东西,准备中秋节时“拜月亮”。凡是认识的人都会互相送几盒月饼,说上一句“中秋节快乐”的祝福。

  当中秋节晚上到时,家家户户都拿一张桌子放在能看见月亮的地方,把月饼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里,再拿几支香点起来,插在桌子前头,然后,一家人轮流的站在桌子后面,抬头看着皎洁的圆月,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并拜几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东西了,把桌上的东西搬到屋子客厅里,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饼水果。

  吃完吃饱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个个都提着闪闪发光的灯笼,成群结队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谁的灯笼最亮。有时,还三五成群提着灯笼走夜路,像冒险似的,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那些比较胆小的马上跑出来,只有比较胆大的小孩继续“冒险”,真是有趣极了!

  我爱我家乡的中秋节,因为有趣、热闹。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2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作文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备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每当中秋节快到的时候,大家都会着手准备各种庆祝中秋的活动。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夏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风俗

  1、走月

  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2、祭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追月也是中秋一习俗,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5、乞月照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6、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分享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分享》,供你参考。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分享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 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各地过中秋节的风俗简介(精选)

中秋的风俗简介 精选各地过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一定给您最亲近的人、最好的朋友、新尊敬的人送上祝福吧!不同的地区在过中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文化,你知道这些文化是什么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各地过中秋节的风俗简介(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地过中秋节的风俗简介(精选)(篇一)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已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出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人月共圆”。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团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时日必返夫家,乃团圆节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则把中秋与月饼直接联系起来:“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赠),取团圆之意。”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饼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风俗。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祖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核)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叫“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传,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明皇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宋代诗人苏东坡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是酥油,饴即饴糖),说明当时的月饼制作已经比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元代,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民间传说,元末朝廷为巩固统治地位,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高邮人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着小字条,约定起义时间:“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派人四面秘密传递,以此蒙蔽了搜查的元军,起义得以成功,后来终于把元朝推翻。

  小小月饼也记录了古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斗争的光辉历程。明清时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朝诗人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此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月饼花样翻新,品种增多,质量有很大提高。民国时期,广式月饼最为有名。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载,中秋展出月饼80余种,多为广式。极为名贵的有唐皇燕月、七星伴月、西施酥月。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已告别中秋节日食品单一的功能,逐渐演变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点。其中,京式、苏式、广式、宁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近年来,媒体不断有披露,一些月饼生产厂家,专门制作了一批造型别致的“超级月饼”、“天价月饼”,包装极为...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科普)

中秋的风俗科普 中秋节的传统有哪些

  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传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科普)”,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科普)(篇一)

  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那皎洁的月亮,中秋是团圆时节,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洁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冰霜,月是对亲人怀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诗人都用月亮寄托过内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用月亮表达内心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用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每逢八月十五时,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会纷纷的将桌子、椅子、月饼、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

  一起说笑、一起看那艳丽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时,“月饼”是不可少的。月饼分有各种各样的,有多样式、有多种味的。月饼有圆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黄的、香芋的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爱豆沙和蛋黄陷的,最爱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黄月饼味道很美味,吃起来也挺油腻的,味道特别柔软的。豆沙月饼好像里面是装的红糖,一般人都不爱吃这味,因为太甜了太腻,我比较爱吃甜的。香芋月饼特美味,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们都比较爱吃水果陷的月饼,可我最不爱吃那种口味,因为水果陷的月饼吃起来不太松软,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会吐出来。人都有个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这样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饼口味陷了,赏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说有笑了。

  这就是——中秋节的风俗了。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科普)(篇二)

  农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秋节的风俗600字精选实用

中秋节的风俗精选 中秋节的风俗实用

  中秋节是一个团聚的好节日,对于中秋节的风俗你知道多少,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节吧。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秋节的风俗600字精选实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中秋节的风俗600字精选实用【篇一】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已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出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人月共圆”。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团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时日必返夫家,乃团圆节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则把中秋与月饼直接联系起来:“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赠),取团圆之意。”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饼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风俗。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祖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核)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叫“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传,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明皇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宋代诗人苏东坡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是酥油,饴即饴糖),说明当时的月饼制作已经比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元代,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民间传说,元末朝廷为巩固统治地位,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高邮人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着小字条,约定起义时间:“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派人四面秘密传递,以此蒙蔽了搜查的元军,起义得以成功,后来终于把元朝推翻。

  小小月饼也记录了古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斗争的光辉历程。明清时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朝诗人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此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月饼花样翻新,品种增多,质量有很大提高。民国时期,广式月饼最为有名。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载,中秋展出月饼80余种,多为广式。极为名贵的有唐皇燕月、七星伴月、西施酥月。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已告别中秋节日食品单一的功能,逐渐演变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点。其中,京式、苏式、广式、宁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近年来,媒体不断有披露,一些月饼生产厂家,专门制作了一批造型别致的“超级月饼”、“天价月饼”,包装极为精致,标价几千元、上万元不等。这哪是在品尝月饼,而是在吃“派头”,月饼本身所固有的文化...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

中秋节的风俗精选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

  中秋节就要到了,你对于中秋节又了解多少呢?我带你们一起走进中秋节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篇一】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篇二】

  中秋节将至,祭月,赏月,拜月,缺一不可。据礼记记载,拜祭月神之时,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还要设立香案。而月饼和西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要将月亮神摆在太阳的方向,全家人按照顺序祭拜月亮。并且团圆月饼一定要大小均匀。早在宋代之时,中秋赏月的风气已经盛行开来。直至今天中秋之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欣赏圆月,是必不可少的风俗文化。

  在湖广地区,还存在着中秋之时,用竹条扎各式各样的灯笼。绑于露台之上,高高悬挂。与灯笼相关的习俗还有猜灯谜这一项活动在中秋月圆之夜也颇为盛行。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篇三】

  早在远古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庄稼枯死民,百姓生活艰难,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同情在民间受苦的百姓,于是拉开自己的神功,将九个太阳一气射下。并且警告最后一个太阳要按天地规则,为人民百姓谋福。后羿的妻子名为嫦娥。嫦娥与后羿如初,但不少有志之人前来拜后羿为师,蓬蒙也在其中。

  后羿前往昆仑山之时,向王母求得不死药,传说服用此药能够立刻升天成仙。但该药只有一包,遂后羿交给嫦娥保管,决心与嫦娥共度一生。但蓬蒙想要吃呀,在后羿外出狩猎之时,逼迫嫦娥,嫦娥手足无措,吃下此药,飞上天去。而后羿思念妻子,遥望月宫。百姓也纷纷向嫦娥祈求,可以平安喜乐。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精选【篇四】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传统

  中秋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我们都知道中秋节,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传统吗?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

与中秋节的风俗相关的中秋节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