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考物理考点栏目,提供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4)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中考栏目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4)”,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小编祝您考试路上畅通无阻!好运哦!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光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光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属于天然光源,蜡烛、电灯、日光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行星等不属于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影子的形成(皮影戏)、月食、日食、排队时看齐、小孔成像(大树底下的光斑)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是应用了模型法。

  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108米/秒,合3×105千米/秒。

  6、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空气中的光速也取为3×108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排列是:ν真空>ν空气>ν水>ν玻璃。光年是长度单位,意思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7、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8、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9、光的反射定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3)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3)》,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关于中考物理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及时的内容更新!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2)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同学们都准备好考试了吗?本文“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2)”,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祝您中考一帆风顺哦!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5、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简言之: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12、近视的形成:

  (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

  这两种结果都能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

  13、远视:(与近视相反) 用凸透镜矫正。

  14、眼镜的度数:

  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

  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倒立的。

...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1)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你准备好考试了么?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1)”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帮到您!更多中考物理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衷心祝愿您考试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哦!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光的折射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电学

  电学部分

  1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a、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b、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

  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十大考点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中考物理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物理十大考点,一起来复习一下吧!请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多注意这些考点,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年中考物理十大考点

  一、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简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

  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

  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

  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二、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

  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三、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简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

  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

  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

  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

  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

  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

  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光学重难点凸透镜考点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中考物理频道为大家提供中考物理:光学重难点凸透镜考点,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物理:光学重难点凸透镜考点

  初中阶段的光学知识总体来说是三类:光的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如凸透镜成像。这三类光学知识尤以光的折射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最为频繁,而凸透镜成像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另外还有很多同学觉得凸透镜成像也是一个难点。

  物理老师通过对一些经典例题的分析,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遇到这类知识的题有所帮助。

  知识点总结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

  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

  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

  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

  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不信?我们举例来说明吧。

  例题区

  例1 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虚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物距31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为A

  例2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 )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分析: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我们把它写成f

  例3 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常考简答题4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中考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2019年中考物理:常考简答题4》,希望您能有所收获。更多相关资讯敬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9年中考物理:常考简答题4

  61.杀虫喷雾用一段时间器身会变凉,为什么?

  答:当用力按下按钮时,罐口处气压降低,罐内液体迅速汽化喷射出来,由于汽化吸热,罐内液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会减低,因此一段时间后会变凉。

  62.炒栗子时里面加沙子有何作用?

  答:炒栗子时,栗子表面与热锅的接触面积很小,不利于传热。沙子的颗粒小可以填塞栗子间的空隙,这些被炒热的沙子大大增加了对栗子传热的面积,使栗子能均匀受热。另外,沙子的比热容较小,吸热时升温较快,可缩短炒熟的时间。也可以节能。

  63.建筑行业中常选用空心砖,请说明它的好处?

  答:其一,可节约材料,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其二,具有保温,隔音的功能,可节约能源。其三,可减少框架的承重,是建筑物结实耐用。

  64.为什么电线芯要用金属来做?为什么电线芯外面的薄层要用橡胶或塑料来做?

  答:因为金属是很好的导体,容易导电,所以电线芯要用金属来做。因为橡胶或 塑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电线芯外面的包层要用它们来做,以防触电。

  65.一只断了灯丝的电灯泡,灯丝接好后再使用,为什么比原来更亮?

  答:灯丝断了,接好后灯丝的长度减小,电阻减小,根据P=U2/R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减小,电功率增大,所以会比原来更亮。

  66.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较大。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

  答:沿海地区靠近水,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小。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大。

  67.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 加大车的速度。试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答:加紧蹬几下,可以增大车速,使车子及骑车人在上坡前有足够大的动能,在上坡过程中,这些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使车子和人到达很高的高度,以减少上坡过程中人做的功,这样会使人更省力。

  68.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由于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但是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根据Q=I2Rt可知,电炉丝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69.晒粮食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要把粮食摊开?

  答:因为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粮食的温度,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表面积,都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使粮食快干。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

  答:扇扇子可以加快皮肤表面空气流速,这样可以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带走了热量,人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凉快。

  70.生病发高烧时,将酒精擦在额头上,病人会感到舒服些。这是为什么?

<...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二力平衡定义和条件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中考栏目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二力平衡定义和条件”,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二力平衡定义和条件

  二力平衡定义和条件

  1、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伽利略斜面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伽利略斜面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的更新

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伽利略斜面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斜面实验

  ①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②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③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④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推荐阅读: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欧姆定律口诀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记忆口诀汇总

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考点

与中考物理考点相关的中考物理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