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到了,那么大家知道大暑的由来吗?大暑需要注意什么呢?出国留学网小编跟大家说说大暑,欢迎阅读!
介绍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在小暑尾到大暑,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产区,便在强烈的阳光或者阵阵“南洋风”的鼓噪下,由热浪掀开了“双抢”的序幕,吹响了“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双晚不插八月秧”等令农家奋进的号角。建议既要有九成以上完熟才可收获早稻,又要加快农事步伐使双季晚稻适时早栽,使之争取足够的营养生长期,并躲避“秋寒”的危害,安全齐穗夺高产。
在这暑气轩昂的时节,防暑降温可要纳入议事日程,农民朋友要科学运筹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午后不要在强光高温下作业。当然在这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上可实施“冬病夏治”,对于冬季多发慢性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患者,莫要放弃这最佳治疗时机。
由来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
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湘东南地区则流行一句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之俗,乃是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大暑时节偏要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下面看看各地的大暑节气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