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元宵节送灯习俗栏目,提供与元宵节送灯习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元宵节习俗:送孩灯

元宵节习俗 送孩灯习俗
元宵节习俗:送孩灯

  元宵节习俗:送孩灯

  送孩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延伸阅读

  做灯方法:

  女儿出嫁后,逢第一个灯节时,大都在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母家要送各式花灯给女儿女婿,一般送大宫灯一对,如果女儿已怀孕,还要送小灯笼两对,并配上点到落灯时的蜡烛。

  送宫灯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幸福美满;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孕期平安。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冬天,母家怕女儿在婆家受冻,有送炭基、火盆、火炉等御寒用具给女儿、女婿的风俗。

  元宵节这天,汉族民间家家户户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的灯,如碗灯,上粗下细中间有碗的倒挂金钟灯,形如酒杯的酒盅灯,形似花瓶的瓶灯等等。做好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出锅冷却后将灯中倒入豆油,放上灯捻,到用时点燃。为了使灯具有不同的颜色,人们使用不同的面粉来制作,用玉米面做成的灯金光闪闪,所以叫“金灯”;用小麦面粉做成的灯白盈盈的洁净,所以叫“银灯”;用荞麦面做的灯黑拗助的结实,所以叫“铁灯”;还有用彩纸糊成的各种灯,灯中放小蜡烛,五彩缤纷,非常好看;还有用玻璃片拼成的玻璃灯,在玻璃面上贴上各种彩色人物花鸟剪纸,蜡烛光一照,极富美感。

  送灯方式:

  将这些灯做好后,在日落星出前开始点灯。先送到祖灵位上,祈求祖宗显灵保佑家人一年平安、生活幸福;再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以求神仙赐福家人;又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房等处,以求五谷满仓、牛肥马壮,打水平安、粮食常吃常有;最后送到大路口,祈求出入平安,家来四面八方客。

  最后由每家的长房长子用筐挎着面灯和别的灯送到祖坟上。往祖坟送灯时,见到熟人不能说话,只能点头示意,以示祭典祖宗的严肃、心情的沉重。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柴用,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日子不红火。

  给祖坟送灯如果使用蜡烛,则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因为白色蜡烛叫“大白杆”,忌点白色蜡烛是为了避免下辈子有“光棍”(即男孩子娶不上媳妇)之灾。坟前一般送金银灯,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荣华富贵。将坟前金银灯放好后,用事先带好的油拌谷糠,将祖坟围成四方形,西南角留一缺口为门,在门口放一盏铁灯。这时,在上风口将油谷糠点燃,立时形成一条火龙,俗称火龙灯,意为祖坟有龙围绕、守护,风水好,吉利。最后将门口的铁灯点燃,为祖宗灵魂上西天大路照路。

  小编特别推荐

  元宵节传说 |

与元宵节送灯习俗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元宵节习俗:观灯

元宵节观灯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挂灯笼
元宵节习俗:观灯

  【元宵节习俗: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

与元宵节送灯习俗相关的节假日资讯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含义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含义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 元宵节放灯含义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含义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含义,欢迎大家阅读。想看更多的内容,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栏目。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含义

  放灯,也叫放花灯,是元宵节的一种汉族传统节日风俗。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在古代,这一天是小姐跟情人约会的节日,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而放花灯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liuxue86.com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关于灯节的起源,汉族民间的传说很多: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一: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汉族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二: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送孩儿灯

手抄报 元宵节手抄报

  本文是有出国留学网(手抄报频道)为您独家准备的元宵节手抄报栏目主题,希望对大家有 所帮助。

  农历正月十五晚,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由一个“灯主”领 掌着一盏盏花灯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挂灯,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小编精心推荐

  元宵节手抄报 | 元宵节灯谜 | 元宵节由来 | 元宵节习俗 | 元宵节诗句 | 元宵节作文

...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就要到来了,大家想了解关于元宵节的资讯吗?下面就跟着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更多内容吧!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元宵节习俗是怎样的?你居住的地方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如何?你平时热衷于参加元宵节活动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吃元宵

  小编特别推荐

  元宵节传说 | 元宵节灯谜 | 元宵节活动 | 元宵节来历 | 元宵节是哪天 | 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赏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元宵节赏灯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赏灯

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

  本文是有出国留学网(节假日频道)为您独家准备的元宵节作文栏目主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吃过元宵,我和爸爸、妈妈去东阿广场看彩灯。

  走在马路上,我看到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小彩灯,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绿色的、银色的……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像挂满树的星星和钻石,真是漂亮极了!

  走到广场,来看花灯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用花灯扎成的大彩门,走进彩门,是一个两边挂满红灯笼的走廊。我们往左走,看到十二生肖灯,小老鼠、小牛、小老虎……活灵活现,真是好看极了;再往里走是谜语灯,爸爸读,我猜,我猜对了好几个,真是太好玩了;再往里走是许多巨大的造型灯,有白兔闹春灯、水果乐园灯、十二星座灯……各式各样,其中的全家福灯,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在一起,两个小孩站在两边,真是漂亮极了。

  今年的元宵节灯会真是太美了。

  小编特别推荐

  元宵节传说 | 元宵节灯谜 | 元宵节活动 | 元宵节来历 | 元宵节是哪天 | 元宵节习俗

...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灯景

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

  本文是有出国留学网(节假日频道)为您独家准备的元宵节作文栏目主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爸爸来到了这场热闹的元宵灯展中间,也同时来欣赏这绚丽缤纷的奇妙灯展。

  灯展设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庭院里。院中央是一座高高的“灯塔”,里面高挂着七个大灯笼和二十个小灯笼,将灯展的大门找得更加绚丽,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真是一个奇妙的灯展!

  小编特别推荐

  元宵节传说 | 元宵节灯谜 | 元宵节活动 | 元宵节来历 | 元宵节是哪天 | 元宵节习俗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