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闭关锁国 bì guān suǒ guó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闭关锁国】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闭关锁国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闭关锁国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成语出处] 《周易·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正音] 锁;不能读作“shuǒ”。
[辨形] 闭;不能写作“闲”。
[近义] 闭关自守 故步自封
[反义] 门户开放 面向世界
[用法] 表示保守;不与外国交往。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闭关自守”;都可以表示“不与外国往来”。但“闭关自守”语义范围广;可泛指不与外界往来。
[例句] 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开放搞活;决不能~。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概述
- • 中国明朝
- • 中国清朝
- • 其他国家
- • 影响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概述[回目录]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闭关锁国"': 发音: bì guān suǒ guó。 释义: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出处《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中国明朝[回目录]
前期
明朝的对外政策确立于洪武、永乐两朝,以后被长期沿袭下来。在明朝存在的二百七十多年间,虽然不同时期在具体内容上有些变化,但其指导思想和主要方针并无多大变化。明初,在绵长的海岸线上时有倭寇的骚扰。洪武二年正月,“倭寇山东滨海郡县,掠民男女而去”;四月“倭寇苏州、崇明等地”;八月“倭入寇淮安”;三年六月“倭入寇山东,转掠温州、台州、明州等地,又寇福建沿海郡县”。以后倭寇仍频频入侵。这种情形使朱元璋的以解决倭寇为中心的对日外交开始陷入困境,明朝和日本的关系有所疏远。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采用了禁海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胡惟庸“通倭”罪名确立后,朱元璋“怒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