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考行测备考策略栏目,提供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国考行测备考策略:逻辑填空四大解题技巧

行测备考策略 行测逻辑填空题 国考行测

  2018年国考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了么?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国考行测备考策略:逻辑填空四大解题技巧》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考行测备考策略:逻辑填空四大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的分数。

  一、秒杀技巧一:标点符号

  在言语题中,“‘’”、“?”及“、”很有可能为正确解题立下汗马功劳。

  【例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政府“保护”的有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

  B. 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

  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

  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解析】引号在很多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多次出现,常展现出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文中“保护”二字显然是含有贬义的,考生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为D。

  【例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解析】文中出现了问号提出了一个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很显然四个选项一扫变知D为正确答案。

  【例题】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孜孜不倦 B. 坚忍不拔 C. 按部就班 D. 一丝不苟

  【解析】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看到空格后有“、”,即可立刻选出与“日积月累、不断求知”表示近义并列关系的“孜孜不倦”。

  二、秒杀技巧二:关联词

  【例题】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统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8国考行测备考策略:元认知与时间管理相结合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行测备考策略 国考行测

  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国考行测备考策略:元认知与时间管理相结合”,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

  最新消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

  2018国考行测备考策略:元认知与时间管理相结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大幕已经拉开,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是一场人生的博弈,在这场人生重要的比拼中,广大考生既需要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决心,做自我学习管理的主人,也需要掌握娴熟的技巧和优质的策略,做考场上的良工巧匠。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更是如此。对于行测备考,大部分的考生希望的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完成,单纯的强调速度是没有绝对意义的,科学的思维模式应当从两个维度去考察的,即题目完成速度与题目作答的准确性,通俗的说就是又快又准。那么,如何通过备考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呢?考生应当特别注意元认知策略与时间统筹的运用。

  一、智者自知——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在国考行测学习备考中,如果能够深刻理解元认知策略,并且加以科学的运用,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元认知即学习者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我们对各种学习信息控制的流程,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的重要路径。简单的说,也就是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准备学什么、具体学什么、学的怎么样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元认知策略的娴熟使用要沿着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个思维步骤展开。首先,通过计划策略明晰行测复习的目标,在每一个行测板块学习之前,都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过程和环节、预计学习结果、预估选择各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广大考生要养成设置每日学习目标、浏览精华学习材料、梳理自主分析任务完成的方法。其次,利用监视策略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对于前期已经设定的计划和目标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并根据阶段性模拟考试成绩评价行测学习各个板块的学习效果,学会根据每个行测板块的学习目标,寻找细节和要点,变化各版块复习速度,重点攻克疑难内容,有意识地抑制分心。最后,及时采用调节策略对学习活动结果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我们在行测复习的策略,通过这种调节机制,矫正我们的错误学习行为,补救各个知识板块理解上的不足。

  二、精打细算——优化时间管理策略保证学习进程顺利开展

  在相对漫长而又分秒必争的行测复习过程中,时间似乎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时间的利用方面是绝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科学管理的,在时间的管理方面,我们建议广大考生能够从这样两...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年公务员行测指导:日期问题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公务员行测日期的难度比较小,但是经常有马虎粗心的遗忘。下面是出国留学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提供的2017年公务员行测指导:日期问题,欢迎阅读。更多国家公务员行测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频道!

  2017年公务员行测指导:日期问题

  首先,一些基本常识问题要搞清楚。

  日期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闰年,平年。一般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如:1988年、2008年是闰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是平年。但是如果是世纪年(也就是整百年),就只有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是平年。闰年是366天,平年是365天。

  还有大月,小月问题。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大月有31天。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其中的二月比较不同,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这也是闰年比平年多一天的原因。

  另外就是星期的问题。一星期七天,周一到周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考题类型。

  一、知识点的独立考察。主要是大小月份的考察,以及闰年的考察等。

  例:假如今天是2010年的8月25日,那么再过260天是2011年的几月几日?

  A.5月11日

  B.5月12日

  C.4月13日

  D.5月13日

  【解析】

  2010年8月份还有31-25=6天,9月、10月、11月、12月共有30+31+30+31=122天,260-6-122=132天,2011年1月、2月、3月、4月共有31+28+31+30=120天,还剩下132-120=12天,即再过260天是2011年5月12日,选择B。

  例:一个老汉2008年60岁时,只过了15次生日,那么该老汉的出生日期是哪天?

  A.1948.1.1 B.1948.2.29 C.1948.12.30 D.1948.7.30

  【解析】

  老汉的生日应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属于对四年出现一闰年的直接考察题型,难度较低。

  二、星期与日期的简单结合考察。题干中一般会说明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之后问再过若干天的星期情况。对于此类题目一般的解法就是除以七寻找余数,之后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星期问题。

  例:3月1日是星期日,那么五一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五

  C.星期天

  D.星期六

  【解析】

  3月2日是星期一,3月2日到5月1日共有30+30+1=61天,61/7=8……5,因此5月1日是星期五。选B。

  三、星期与日期的复杂结合。此类题目一般在题干中都会出现某月有若干个星期几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不够正常的部分是出在月初还是月末。

  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份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日可能是:

  A.周...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备考:数字推理题解题六法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国考行测备考:数字推理题解题六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法律中的年龄问题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现将2017年国考行测中涉及到年龄的法律内容给各位考生进行总结,方便大家记忆。

  行测考试中,相较于有规律可循的数字推理、逻辑判断等题型,常识判断部分知识点较多,这使得考生们在准备时难免不知从何下手。关于行测考试中法律常识的考查,往往会涉及到年龄问题,对于大多数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来说,会比较容易混淆,

  1.选举权年龄

  在我国选举制度中明确规定,具有选举资格的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中国公民;二是年满十八周岁;三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注意,这里关于年龄的只提到了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并没有对精神状态有所限制。因此,一个年满十八周岁的精神病患者也应该有选举资格,只是说暂时不能行使其权利。

  2.民事行为能力年龄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注意此处的“视为”是指法律拟制,也就是本来没有达到一般的条件,但是法律授权与达到一般的条件一样的法律效果。并且这种情况不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一经达到条件就自然的延续下去,除非出现一般条件下的改变行为能力的情况。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3.刑事责任能力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中国刑法根据公民年龄也将自然人分为三类: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1)已满 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注意:有些特别规定仍值得大家去留意。鉴于还是未成年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适用于死刑。基于对年老人的照顾,我国刑法对年满75周岁的人也有特殊规定:已满75岁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备考行测技巧:逆否命题的应用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在公务员考试中,几乎年年会涉及到逆否命题内容的考察。广大考生有的知道逆否命题的知识点,却不能灵活应用,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通过以下具体的应用实例来和考生分享以下,逆否命题的实战应用。

  首先需要了解逆否命题常用到的基本知识点。即题目中告诉了推理关系。比如A→B。问考生由题干可以推出什么。A→B,能知道的是A为真,可以推出B真,B假,可以退出A假。考生可以记忆成,为真顺推,为假逆推。其它方向不能推。或者说由A→B,能知道非B→非A。比如:题目说如果天下雨那么学校放假。可以写成天下雨→学校放假,同时可以知道学校不放假→天没下雨。这就是基本的知识点。

  例题: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是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

  B. 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 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

  D. 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应养方面的要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答案】C。教育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由题干最后一句可得“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即逆否命题的知识点。可知“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B项正确;转化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知A项正确;D项可以转化为与题干最后一句相同的命题,故正确;通过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C项属于无效推理。故答案选C。

  通过以上的例子,考生可以看到,在进行引用之前需要首先写清楚推理关系,然后应用正确的推理规则,应用逆否命题的知识点此类问题可以轻松解决。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汇总

  申论热点 |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技巧:判断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国考行测技巧:判断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假言命题是逻辑判断部分中复言命题的一种,在每年都有考查且分值较高。不仅是在公务员考试中,在村官、选调生、事业单位考试中,假言命题也是必考的内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对于这一考点的掌握,首要的就是准确的判断出题干中所述对象哪个是充分条件,哪个是必要条件,但是,部分考生对假言命题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有偏差,在此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与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假言命题是在假设状态下判断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也就是其中的“假”是假设的意思;命题间的条件关系即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广大考生们在拿到一个题目后,要首先判断题干中所涉及的两个对象,哪个是充分的,哪个是必要的,然后写出它们之间的推出关系,进而准确的完成题目。那么如何判断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下边这个例子:

  “如果明天下雨,那么学校放假。”

  解析:在这个例子中,“下雨”和“放假”哪个是充分条件,哪个是必要条件呢?我们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说一旦明天下雨了,学校就会放假。也就是说,想要放假只要满足下雨这个条件就够了。这时候我们说“下雨”是“放假”的充分条件。由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放假”就是“下雨”的必要条件,写成“下雨=>放假”。充分条件我们把它简记为“有它就行”。

  那么对于一些不便于优先判断充分条件的题目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比如:

  “只有考试,才能成为公务员。”

  解析:在这个例子中,“考试”和“公务员”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参加了考试,不一定就能成为公务员;但是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定是参加过考试的。这时候,我们说“考试”是“公务员”的必要条件;“公务员”是“考试”的充分条件,写成“公务员=>考试”。必要条件我们把它简记为“没它不行”。

  现在我们知道了,句子中出现的关联词会有助于我们的判断。我们把上边具体的对象换成字母来总结一下规律:

  如果A那么B——A=>B(简单记就是“前推后”)。与之类似的还有若...则...;只要...就...等等,大家做题时要注意变通。

  只有C才D ——D=>C(后推前)。

  还有什么关联词能够表示这种带有假设条件的句子呢?

  例如:除非你考上公务员,否则小红不会嫁给你。

  解析:这句话我们怎么来判断呢?我们换个说法,是不是你没考上公务员,小红就不嫁给你;换言之,小红嫁给你了,说明你考上了公务员。即:你没考上=>小红不嫁;小红嫁给你=>你考上了。现在我们把“你考上公务员”用E代替;“小红不会嫁给你”用F代替,这时我们得到两个推出关系,整理得出:

  除非E否则F——非E=>F或者非F=>E

  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两个关系式呢?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关系式是互为逆否命题的。我们知道,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等价,也就是它们只是一个结果的两种形式,在这里大家要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我们明确的关联词该怎么办呢?比如:

  G是H的基础。

  我们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既然G是基础,那么有H一定有G。一定有的,我们就说它是必要条件,那么另一个就是充分条件,即...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备考:朴素逻辑真假话问题解题方法总结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朴素逻辑是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一类重点题型,主要考察元素对应问题、数学问题和真假话问题,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具体做题时,大家可以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方法一】

  用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同时有不同的人描述一些情况,然后题目告诉你几个人的描述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那么从他们的话中找出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再根据“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假”“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真”推出题目中句子的真假情况,从而得出实际真实内容。

  【示例1】

  期末考试结束后,小红、小欢、小美、小花和小丽对考试成绩有如下说法:

  小红说:我们所有人都及格了。

  小欢说:我们当中有些人及格了。

  小美说:如果小红及格了,那么我也及格了。

  小花说:我们所有人都没及格。

  小丽说:我及格了。

  已知她们五个人只有一个说假话,由此可得出下列哪个选项必然为真?

  A.小红说的是真话,小红及格了 B.小欢说的是真话,小红没及格

  C.小美说的是假话,但小美及格了 D.小花的是假话,但小美美及格

  【解析】

  题目中小欢的话“有些是”与小花的话“所有非”是矛盾关系,所以这两句话一真一假,又已知“五个人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说假话的要么是小欢要么是小花,因此小红、小美、小丽说的都是真话,由小红的话推出“所有人都及格了”。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方法二】

  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题目的特点是题目已知条件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或上下反对关系,但一个命题要么真要么假,所以可以先假设命题的一种情况,如果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则排除此情况,再假设另一情况。

  【示例2】

  一个单位的足球比赛有A、B、C、D四支球队参加,为缩减时间节省体力,比赛采用抽签淘汰赛制,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集体活动,三四名也要通过比赛决出。在抽签之前,甲乙丙丁四人分别作了如下猜测:

  甲:A队和B队会在决赛相遇。

  乙:第三名是C队或者A队。

  丙:冠军是D队。

  丁:要么C队得第二名,要么D队得第二名。

  比赛结束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个预测错误,那么四队的排名顺序是:

  A、C队第一名、B队第二名、A队第三名、D队第四名

  B、D队第一名、C队第二名、B队第三名、A队第四名

  C、A队第一名、B队第二名、D队第三名、C队第四名

  D、D队第一名、C队第二名、A队第三名、B队第四名

  【解析】

  首先假设甲说的是真话,那么丙和丁说的就是假话,与“四人中只有一个预测错误”矛盾,所以甲说的是假话,那么乙、丙、丁三人说的都是真话,由此推出D为正确答案。

  【方法三】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备考技巧: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国考行测备考技巧: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矛盾一词最早来源于《韩非子难一》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说:我的矛锋利无比,可以戳穿所有的盾;我的盾坚固无比,可以抵挡所有的矛。于是有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显然这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生活中只要是不一致的事物我们都叫他们为矛盾,例如黑和白,生和死,比亚迪和奥迪等等。但是逻辑学中的矛盾却比生活中的矛盾要严苛很多,它指一个事物只分为A、B两部分,即A∪B为全集,同时两者之间不能相交,即A∩B为空集,只有同时满足二者,我们才能说明A、B互为矛盾。所以上述的只有生和死才属于逻辑学中的矛盾,其余则都不属于矛盾。实际上矛盾就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从真假性的角度上来说,矛盾的两个事物必定永远一真一假,如果说“生”这一状态为真,那么“死”这一状态一定为假,反之亦然。因此,教育专家告诉我们:通常可以运用矛盾的这一特性来解决看起来令人棘手的真假话问题。

  运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的一般思路为:找矛盾——根据矛盾永远一真一假的特性确定剩余真假性——变假为真——筛选答案。

  【例1】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第一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第二间房门上写着:“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第三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其实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 据此可以推断:

  A.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 B. 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

  C. 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 D. 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知道,三个房间分别关了公主和两个狮子,即每个房间关且只关一个人或者一个动物。再看房门上的每句话后会发现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不可能同时成立,实际上是一对矛盾,所以他们两句话中必然有一真必然有一假;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只有一句话为真话,所以可以确定真话一定在一句或者二句当中,所以第三句话一定为假话;第三间的“这间房子里有狮子”为假话,则它的矛盾一定为真,所以第三间房子没有狮子,而根据题干可以知道每间房子里边一定关了公主或者狮子,所以第三间房子若没有关狮子,则一定关了公主,所以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

  【例2】 有四个密封的不透明水杯,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

  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

  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蜂蜜。”

  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果汁。”

  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话真,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

  C.第二个杯子中有蜂蜜。 D.第三个杯子中有果汁。

  【解析】看题干会发现每句话都是一个直言命题,第一个杯子是所有是,第四个杯子是有些非,二者为矛盾关系,即说明这两句话中必然一真一假;题干中说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说明第二个杯子和第三个杯子都是假话;则说明第二个杯子中应该没有蜂蜜,第三个杯子有果汁。再看选项,因为我们只能得出第一个杯子和第四个杯子是一对矛盾,但是无法推出二者到底哪个为真,哪个为假,...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可能性推理题陷阱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策略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可能性推理题陷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可能性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快速解答可能性推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正面即从题干入手,找到题干中的论据与结论,分析其论证模式,找到其漏洞等,进而进行削弱或加强;反面即可以从选项入手,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或迷惑性选项,提高做题准确率。在行测试卷中常出现的迷惑性选项有五种,包括: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偷换概念、不当类比、解释结论。

  1、诉诸权威

  我们常见的心理特征就是信奉权威,认为权威说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出题人会抓住我们这种盲目的心理设置选项,将立场放在权威上,如:某某权威机构、某某知名人士、某某著名企业赞成或反对等等。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威说的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像我们常看的天气预报,播报的天气有时候就是不准的,因此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要对这类表述敏感。

  2、诉诸大众

  我们的第二个心理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就认为一定是对的,或者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原则地区反对。出题人也会利用我们这层心理特性,在选项设置上跟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因此看到“大多数人支持或反对”等等,各位考生又要敏感了,这类选项可能又是需要你排除的。

  3、诉诸无知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立场放在“无知”或放在“不确定”上,因此,当考生看到“暂不能证明”、“尚未发现”、“不知道”等表述的时候,我们又会敏感,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和加强题为主,通过一个“无知选项”起不到任何削弱或加强的作用,何况“未发现”、“未证实”不代表没有发生,因此这类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

  4、偷换概念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题干中的A概念偷换成了选项中的B概念。这种错误选项的特征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考生来说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意识,因此识别起来会比较吃力,这里通过一道例题和大家分享。如:营养不良是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问哪个选项不能削弱结论,其中D选项说到“克山病的治愈问题”。这里就出现了偷换概念,例题说的是“发病”问题,而选项却偷换成了“治病”问题,远离了题干话题,自然起不到削弱的作用。

  5、解释结论

  解释结论是指通过选项对题干的结论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却起不到削弱或加强的作用。如“你迟到了”,让你削弱这个结论,有的考生会说“今天堵车”或者“我起来晚了”,而这类回答并未起到削弱作用,只是在解释你迟到的原因。想削弱结论,可以回答“我的表还未到时间,是你的表快了”。故具有上述特征的选项也可以直接排除。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与国考行测备考策略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