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考行测讲解栏目,提供与国考行测讲解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大全

国考行测备考 行测常识 国考行测常识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一般来说考的几率非常大,但是许多考生还是容易丢分,这可能是平时知识点积累的太少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大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大全

  14301、孔子:至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4302、孟子:亚圣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政治上,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

  14303、宗圣: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仁孝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

  14304、述圣:孔伋

  孔伋即子思,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14305、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14306、算圣:刘洪

  刘洪,字元卓,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后对《九章算术》进行注释,撰成《九章算术注》,发明了“正负数珠算”,因此被后人尊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14307、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14308、农圣:贾思勰

  贾思勰,中国北朝北魏农学家,其精通农业科学,将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化,于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也被称为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14309、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1431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作品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14311、被恩格斯称之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的作品是:《共产党宣言》

  14312、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作品是:《资本论》

  14313、与“鸡鸣狗盗”的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齐国孟尝君

  14314、旱地水田分界线:以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多为旱地;以南多为水田。<...

与国考行测讲解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

行测常识 行测备考 国考行测常识

  行测常识题在行测当中属于必考题型,而想提高行测常识的分数,每日的积累必不可少,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国考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

  17201、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为四类:扇形三角洲(尼罗河、黄河)、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岛状三角洲(珠江、恒河)、尖头状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

  17202、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

  1720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720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1720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7206、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17207、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17208、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17209、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7210、南北纬线——以赤道线为界,分南北半球。赤道线北面为北纬,赤道线南边为南纬。南北回归线为纬度线,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线,北回归线是北纬23度26分线。

  17211、南北回归线为太阳能直射到的最远距离。北回归线经过我国的广州、云南。

  17212、纬度线穿越我国最长的是北纬40度的线

  17213、我国最南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左右,最北边的漠河位于北纬53度左右。

  17214、东西经线: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为界,分东西半球。

  17215、东经0度跟西经0度重合,0经度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0经度线往东边就是东经,往西边就是西经。东经180度跟西经180度重合,这条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俄罗斯的东西泊利亚海、太平洋。

  17216、东经120度经过我国北京。

  17217、我国最西位于东经75度左右,最东边位于135度左右。

  17218、时区——以经度线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15度。我国跨5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17219、七大洲四大洋——地球分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的面积。

  17220、七大洲为: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州

  17221、四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17222、五大洲里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17223、四大洋里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17224、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欧洲的全称为欧罗巴洲、非洲的全称为阿非利加洲、美洲的全称为亚美利加洲。

  17225、岛屿、群岛、半岛——岛屿、群岛:散布在海洋...

与国考行测讲解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国考行测多少题 行测做题顺序

国考行测 国考行测多少题 行测做题顺序

  国考行测有多少题,考生做题的顺序怎么安排?想了解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多少题 行测做题顺序”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

国考行测多少题 行测做题顺序

  国考行测多少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一共120~140道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测各题分值每年都是不固定的,以下仅作为参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量40,每题约0.8分,总分32分。

  数量关系,题量15,每题约0.8分,总分12分。

  判断推理,题量40,总分26分。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资料分析,题量20,每题约1分,总分20分。

  常识判断,题量20,每题约0.5分,总分10分。

  国考行测做题顺序

  国考行测做题顺序可按照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和常识判断的顺序来。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较难的题可以先跳过,先做简单的题。

  具体为: 1、言语理解与表达。此类题目主观性比较强,一般把握性较大。

  2、判断推理数量类。考生根据自己的擅长点对不同的题型进行选择即可。

  3、资料分析。此类题型分值比较大,考生要尽全力做完并且靠前。

  4、判断推理和常识判断。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一样,题型分值较大。但常识判断考查范围过于宽泛,并且贡献率不是很高,因此可以放在最后做。

  国考行测都是选择题么

  自2015年开始,国考省级以上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和市级以下职位考生的行测试卷分开命制。考试形式都是单选题,笔试时间2小时,省级卷135道题,地市卷130道题。

  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

  拓展阅读:国考面试怎么准备

  火眼金睛,你中有我

  考生要明白,重视他才能战胜他。提出对策题型虽在某些省考当中单独命题的几率较小,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就忽视对这类题型的作答,切忌“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提出对策的能力是一定会考察的,综合分析题和贯彻执行题中总会出现提出对策能力的身影。

  胆大心细,识题明思

  考生做题要注意,题干中出现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方案、措施、工作思路等字眼皆为提出对策能力的考察。有时题干中还会出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原因等,此为典型的提出对策两问题型,这就需要我们作答过程中将问题或者原因简单总结,否则就会失去一定分数。有时题干中会要求对突发紧急事件或者活动提出工作思路,此时要注意在书写对策时注意先后顺序。

  锦上添花,正确书写

  俗话说对策千千万,不能实施就是白干,在提出对策题作答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

2018年国考行测必考题型讲解:类比推理

国考行测题型 行测类比推理 行测技巧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8年国考行测必考题型讲解:类比推理》,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及时报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好好复习,通过考试!

2018年国考行测必考题型讲解: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必考题型,近几年来考试题量一直很稳定,均为10道。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观察题干,理解题干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类比推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涉及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以及专业学科的简单理论常识。其中经验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以及逻辑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考查频率较高。

  一、功能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功能、作用、用途的关系。

  【例题】 老花镜:阅读

  A.拐杖:康复 B.假牙:美食

  C.近视镜:视力 D.助听器:交谈

  【答案】D

  【解析】戴老花镜可以辅助阅读,使用助听器可以辅助交谈。A项拐杖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走路而不是康复,另外老花镜是名词,阅读是动词,B、C项的词性对应不符。

  二、加工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原材料与成品的关系。

  【例题】 小麦:馒头

  A.麋鹿:麝香 B.叶绿体:细胞

  C.乌贼:墨汁 D.棉花:布鞋

  【答案】D

  【解析】馒头由面粉加工而成,面粉可以由小麦加工而成;布鞋由布加工而成,布可以由棉花加工而成。

  三、职业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职业主体、职业对象、职业工具、职业地点等的关系。

  【例题】 刀:屠夫:肉

  A.相机:记者:摄影 B.剪刀:裁缝:布料

  C.粉笔:老师:黑板 D.法律:法官:犯人

  【答案】B

  【解析】屠夫用刀切肉,裁缝用剪刀剪布料。考查的是职业关系,刀是职业工具,屠夫是职业主体,肉是职业对象。

  四、词义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近义词、反义词的关系或者词语含义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例题】 坚持不懈:半途而废

  A.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B.春风拂面:寒风凛冽

  C.提纲挈领:优柔寡断 D.万象更新:因循守旧

  【答案】A

  【解析】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废是反义词,异口同声和众说纷纭也是反义词。B项、C项、D项并不构成反义词关系。春风拂面是形容春风吹在脸上舒服的感觉;寒风凛冽是形容非常寒冷;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优柔寡断是形容做事犹豫;万象更新是比喻更换了新的面貌,显出一派生气;因循守旧是比喻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

  五、概念间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全同、全异、并列、包含、交叉、条件、因果以及顺承等关系。

  【例题】 新月:满月:残月

  A.生产:销售:消费 B.含苞:怒放:凋零

  C.早晨:中午:傍晚 D.春乏:秋困:冬眠

  【答案】B

  【解析】新月、满月、残月是月亮由月初到月末的变化过程;含苞、怒放和凋零是花朵...

国考行测分值分布

行测分值分布 行测分值 国考行测分值

  国考行测分值怎么分布?想根据分值分布进行备考的朋友可以来了解一下,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国考行测分值分布”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国考行测分值分布

  行测分值为100分,题目120-140不等,全为选择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是0.8-1分。

  数量关系0.8-1分。

  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逻辑判断0.8-1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0.5-0.6分;资料分析0.8-1分;常识判断0.5-0.6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分享

  一、明确知识点、有针对性复习

  1. 科技常识(40%)

  从2017年开始,科技类题目考查量逐年提升。备考这部分一般分为两大模块:

  一科技知识点。主要包括时政类的科技成就(以中国为主),例如FAST、嫦娥五号、5G商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等的突出特点在哪里,并熟记于心,通过唱科技口诀歌来记忆。

  二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知识点。虽然考点众多,但是并不是很难,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注重考查生活中的小科技常识,针对这样的题,我们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例如: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会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大家来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生活中的扳手、钳子、撬棍、开瓶器、指甲剪等均为省力杠杆,而筷子、剪头发的剪刀、扇子、镊子等则为费力杠杆;在光学知识中,光学现象是常考的一个点,而对原理的直接考查通常较少,常常通过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你是否掌握相关的光学原理。例如:猪八戒照镜子表里如一,是利用光的反射,再比如“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违背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而...

2017年国考行测备考:历年国考行测题型题量分析

国考行测备考分析 国考行测备考方法 国考行测备考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年国考行测备考:历年国考行测题型题量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直是很多考生的痛,题目类型那么多,很难全面掌握,总也拿不到自己满意的分数,有些考生复习不得章法,复习效果差强人意,行测成绩惨不忍睹。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性考试,既然题目为考查某种能力而设置,也就意味着掌握了设置目的考生就有可能拿到高分,所以分析如何把握方向、掌握技巧、付出努力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把握方向 了解历年题型题量

  熟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都知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简称《行测》)是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一门。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这五个方面。

  通过分析2016年国考《行测》试卷可知,省级与地市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常识判断部分和资料分析部分均有5道题目不同,数量关系部分省级比地市级多5道题,其余题目均相同。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虽尚未发布,但是考生们都已经投身复习,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我们总结了历年国考题型题量,考生可参考下表:


2014

2015

2016

省级

地市级

省级

地市级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20

国考行测备考:怎么提升行测做题速度

国考行测备考 提升行测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

  在给行测做模拟演练的时候很多考生对于答题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觉时间不够,这在初次备考行测考试的时候是比较正常的,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行测做题速度呢?为此出国留学网小编就提升行测答题速度方法和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做好限时检测

  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内容,那么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对此小编建议大家尽可能的去做一些限时自测的训练,例如某一板块的做题速度比较慢,那么可以抽4~5个相同题型的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为一组训练,其次尽可能的想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技巧,之后在慢慢扩大做题范围,从相同题型到整张试卷,这样慢慢可以帮助考生逐渐提升做题速度。

  二、做题讲策略

  不少的考生做题的时候都比较喜欢从头做到尾做下去,这种也不是不行就是效率可能会慢一点,这里小编比较推荐大家先不要着急的开始答题,可以先浏览一下试题,哪些题目是自己比较擅长和熟悉的或者哪些题目是比较简单的,在做题顺序上尽可能的去遵循着“先易后难”、“先熟后生”,让考生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这些擅长的题目,大概率考生的做题速度和状态好上许多,在得分情况上也会好很多,这是大家在备考中所需要了解的。

  三、减少题目卡壳时间,提升做题效率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难免回到一些需要自己琢磨很久的题目,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考生还有其他题目没有做的话,在思考一段时间无结果后尽可能的跳到下一题,并对这题进行标记,其中思考时间不宜过短,最多不能超过该题做题的一半时间,太长的思考时间会影响整体的做题速度,以往感觉做题时间大多是出在这上面,这些是大家要了解到的!

  四、总结归纳

  想要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本质上还是得“打铁自身硬”,需要考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除开埋头复习知识点和做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总结归纳,对于做题技巧的总结归纳以及知识点的梳理总结,这些方面是提升快速答题最重要的途径,大家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

行测备考指导:2014国考行测常识总结

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测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行测科目中的常识部分复习的时候应当怎样抓住重点和趋势呢?结合今年来的行测常识考试,对这个部分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作出了如下的总结和预测,与大家分享:

  1.常识判断部分总题量稳定在20—25题之间(题量不固定,如2011年是20题,12年是25题,2013年又是20题),考查内容也无新的变化涉及到经济、法律、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从近两年行测常识判断真题来看,经济、法律、地理、科技、人文部分的题量总和相对稳定,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常规考点。

  2.科技、人文、管理知识的比重增加。科技常识增幅显著,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增加了3题。考点与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相连,很多试题结合生活现象出题,因此考生应注意挖掘表面现象的深层科技知识。人文、管理类知识也有所增加,对这两类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对公职人员文化及管理知识水平的重视。

  3.经济、法律知识所占比重减少。经济常识的考点与时下热点经济问题相关,例如“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且常考点也有变化,由常考的民法、行政法、诉讼法转移到了2011年的宪法、行政法、法理学乃至法制史等方面的内容。

  4.常识判断部分的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综合考查趋势明显。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知识点获取的广度,而且还需要有深度,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更多时政和科技知识,提高常识判断部分的得分率。

  5、考察的目的指向性更加深化,考单纯记忆的少,考常识运用的多。考试很少再出到“最XX的什么是XX”,“第一个XX的是XX”之类的简单的靠常识记忆的题目。更多的要求在对常识进行记忆的基础之上,运用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或者是运用常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比如,现在类似于“生活妙招”(例如:2012年考过要求选出为何超市的牛奶一般放在方形的容器中,2013年又考过哪些东西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利用)之类的生活中的科技应用的常识题越来越多,即是考的考生对常识的灵活运用和归纳概括。

  6、常识题目的多科目性、综合性明显增强。比如,喜欢将文史类的常识进行综合。例如举出一句古文,要你分析其属于哪个时代的,还要求你了解它属于法学、哲学等学科里面的哪种常识(2013年借用古文对两种兔子的描述,考察了民法的物权理论)。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否则你根本看不懂这句古文是什么意思,同时还必须具备历史常识、哲学、法学常识,才能知道该古文针砭的是何种时弊或者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

  7、考察方式上面预计会变得灵活。(不排除将来会出现图表型、图片型甚至其他类型的常识考试题目。比如2012年出现了一张古代作战图,要求分析属于什么时候的什么战争。2013年考了交通标志图)

  8考察范围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已经零星出现了有关国学、音乐、美术、国粹等方面的考题。不排除考试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会涉及到民间艺术、语言、风俗、民族、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liuxue86教育专家预测,常识判断部分的题量将趋于稳定,时政热点、科技常识运用是命题新趋势。分析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法律、地理、科技、人文等常规考点仍将是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查重点,在今后的考试中此类学科知识的比重将趋于稳定。同时也不排除结合时政热点与科技以及文化等进行复杂的综合性命题的题型,诸如问你“一只熊从20米高的树上掉下来落地花了两秒钟,请...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