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国考面试趋势分析及备考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提前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考面试趋势分析及备考指导
公职考试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而在命题组专家和考生的不断博弈过程中,也推进公职考试内容及形式的不断完善。从最开始考官不知道怎么考,考生不知道怎么答的起步阶段——到考官出题有了一定的规律,考生摸索出了答题的套路,从外在到内容上展现出了一个一个公职人员“模子”的过渡阶段——再到现在考官出题越来越灵活,考生答题也越来越真实、展现自己个性的“反套路”阶段。整个的公职考试朝着更加灵活、针对、专业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面试命题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在结构化面试中引入文件筐测验技术和角色扮演的思想。
把过去比较宏观的问题和具体的岗位角色、工作情境相结合,从而较好的避免了试题过于模式、笼统的问题。比如从“领导安排你和一位平时与你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你怎么和他一起工作”到“假如你是某处一名工作人员,副处长非常关心你,创造各种机会锻炼你,你们处长退休后,通过公开竞争,你当上处长,副处长心理非常沮丧,请问你当上处长之后如何处理和副处长的关系?假如你当上处长之后,要和副处长谈一次话,你准备怎么谈,我(主考官)现在就是那位副处长,请你现场模拟一下。”
二、结构化面试中材料题的考查频率不断提升。
从国考、各省考真题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命题组考官倾向于材料题的考查形式,相比传统的题型,材料题的做答更加明确的要求考生对于材料的分析、总结能力,答题更加具体化,更能够凸显出个性化答题的特征。
三、尝试采用情景模拟技术。
这样的一些特征,使得公务员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更加胜任所报考的岗位。而考生要想真正赢得公考面试,就需要摒弃各种投机心理,真正的朝着公考队伍靠齐。具体来说:
1、不要拘泥于题型去研究答题思路,而是针对测评要素进行准备。 对于公职考试的考生,往往用综合分析题、计划组织管理题、人际交往题、自我认知与求职岗位匹配题、情境应变题、言语表达题来对公职考试面试题目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答题思路的研究,这样的一种方法,确实曾在公职考试的“过渡阶段”帮助了很多考生赢得了公考,但是公职考试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题目再也不能归到六大题型里去了,而考生们视之为法宝的万能答题套路也在考场上屡屡碰壁。此时,就需要我们勇敢的抛弃题型的限制,淡化考试题型分类,而转向关注最原本的知识——考官此次考试所要考察的测评要素。因为不管题目怎么变化,都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而这个形式背后考官想要考察的却是公务员面试的九大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性、自我情绪控制、举止仪表、专业能力。所以在题型不断变化更新的今天,考生应该淡化题型观念而直接关注测评要素,针对各个测评要素进行准备,比如,对于综合分析能力,先了解综合分析能力的涵义、再了解综合、分析各自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最后针对相应社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训练。
2、认清面试本质,深入了解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