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在3000元左右,月薪在3000元至10000元的占71%,超过四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许多抱着高薪梦出国的海归们失望。从近代开始,一批批的海外留学者在我国的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归成为了从上层到民间备受推崇的稀缺人才。直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与外界的交流也不断增多,对海归的推崇热潮逐渐退却,海归们的回国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的交往日趋频繁,对国外的教育体系也经历了一个从盲目推崇到理性看待的过程。现在的国内社会与招聘企业已很难对海归刮目相看了。一方面国外的办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除了真正的顶尖大学外,其他的国外大学很难得到国内的认同。另一方面,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国的难度较之从前大大降低。加之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早已把教育作为一项创收的产业来运作,专门针对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这使得出国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直接稀释了上个世纪意义上“海归”的含金量。
作为用人单位的国内企业,伴随着过激的接轨,无论是在视野上还是在信息渠道上都较之从前有了质的发展。现在的海归要是还像《围城》中方鸿渐一样,拿着文凭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怕已不再可能。毕竟时代发展了,企业也不再对国外的教育一无所知,哪些大学孰优孰劣,一查便知。此外,现在的用人单位都更加实际,在用人时不再单一以应聘者的学历文凭是用,工作经验被推到了选人用人上的首要地位。许多海归,尽管拿了高学位,但是在工作经验上与国内毕业生相比,并无突出的优势,甚至有的海归由于在国外期间混迹于华人圈连语言方面都不见得有优势。在实用主义原则下的市场中,国外的生活经历并不能成为海归们求职的资本,企业不会再对学历与毕业院校那么狂热,相反真实的经验成为了他们理性的选择。
现今对出国留学的考虑是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深造发展,有的是为了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还有的则是父母不想让孩子接受中式教育等等。但无论是哪种,面对这种海归遇冷的尴尬,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该摆正心态,正视留学已不再是精英式教育的现状,理性看待海归就业的现状。最后,考虑清楚究竟为何留学,留学究竟是“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过程,还是仅仅成为装裱门面的镀金工程,这才能有效规避海归遇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