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到某件事情的启发时,我们应该花些时间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以便于总结以往的问题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与“医学导论心得”相关的内容,请定期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医学导论心得(篇1)
制度社会现状医生
11月6日晚,河北一男孩掉进深井。500多人参与了60多台挖掘机的施工。经过数小时不眠的抢救,孩子终于获救,但不幸的是没有生命迹象。让人心寒的是,当医生宣布孩子死亡后,孩子父亲对救护车拉着尸体去火葬场有异议,污蔑司机延迟了孩子的抢救时间,并且在医院大闹。
在当今猖獗的医闹中,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能感受到等待了100多个小时的医务人员的无奈。《医学导论》是我从一个普通人转变到医学生的第一课,但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读这本书,我希望它是所有人对医疗事业转变认识的第一课。
本书涵盖了医学史、医学教育体系、临床诊断等内容,有助于初学者加深对医学史业的认识。当了解成为必然,矛盾也许会缓和很多。
书中很大一部分介绍了当前的医学教育体系。这一制度一制备受争议,并将永远与外国制度相媲美,但在我看来,这是唯一的出路,至少现在是这样。就美国而言,美国医学生的精英教育是实践教学,只有少数人能成为医生。
而国内对医学人才需求量大,基础教育体制也与国外存在差异,再加上医学生众多而教育资源有限的局面,实践操作的缺乏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医疗制度、医学教育体制不断地被呼吁进行改革,但即使是在当今制度下,依旧有不少国人走在国际医学事业前列,因此我们更应该活在当下,不被时代的竞争所淘汰。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去医院时,一个医生感叹现在还敢选择学医的人真是不多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不公。当然,这与整个社会现状有关。
“看病难,看病贵”“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所带来的困扰是所有大医院都逃不开的,老百姓医学常识的匮乏更加激化了这一问题。病人死在医院就必须赔偿,将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医生。但人们忽视了医生并不都是医生。
这种简单而荒谬的逻辑令人震惊,但确实实普遍存在的。作为医个个体医生,他只能逃避,只能承认自己的不幸。
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医生的生存。复旦医学博士联盟曾发文挖掘过几层医学真相。看病贵,是药贵检查贵,医生不贵。
公众对健康的无知,对医学的不合理期望和对疾病本质的无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以专业医学教育为主,但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却一直缺失。可以说,医生已经承担了所有医疗问题。
砍了医生,病还是不能治好。烧了医院,人也不能起死回生。我是医学生,我可以选择不做医生,但谁可以选择不生病。
谁能勇敢地说他不需要医生?
我们是医学生,我们注定要在裂缝中生存。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医学导论心得(篇2)
这学期的医学入门课程结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很多专业课程。本课程为我们初步介绍一些一学知识,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指导作用。其中我对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这一节的印象比较深刻。结合导论课的其他内容,我想谈谈对中西医的一些看法。
中医与西医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借鉴,互相取长补短的。比如中医理论的“ 整体观”、“动态观”、“...